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遂宁府人,字元通。本名轓。为太学生。高宗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作乱,奉张浚命往谕利害,言辞不屈,诏补奉议郎,守兵部员外郎。浚宣抚川、陕,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坐事罢,复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浚拜相,入为都官员外郎。浚去位,迁直显谟阁、知夔州。后除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卒。
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冯康国(?——一一四二),字元通,本名轓,遂宁(今四川遂宁)人。为太学生,负气节。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作乱,往说调停,威武不屈,终至弥缝。以功补奉议郎、守兵部员外郎,更名康国。绍兴初,主管川陕宣抚司机宜文字,迁荆湖宣谕使。三年,为言者所论,罢官。寻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入为都官员外郎。乞补外,迁右司员外郎,除直显谟阁、知夔州。丁母忧,绍兴八年五月起复,迁都大主管川陕茶马监牧公事。绍兴十二年卒。见《宋史》卷三七五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一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景元(一○九四~一一四六),俗姓张,永嘉(今浙江温州)楠溪人。年十八依灵山希拱为僧,又谒圆悟于钟阜。后住台州护国寺,称此庵景元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昭觉勤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六年卒(此据《嘉泰普灯录》卷一五,《南宋元明僧宝传》作绍兴二十七年),年五十三。《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八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46 【介绍】: 宋僧。温州永嘉人,俗姓张,号此庵。年十八出家。初习天台教,寻弃去,谒圆悟于钟山,力参得悟,留充侍者,圆悟称为聱头元侍者。因常以布袋自随,人称元布袋。后居天台护国寺。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景元号此庵。温州永嘉张氏子也。年十八依灵山希拱和尚圆具戒。习台教三䆊。弃去谒圆悟勤禅师于钟阜。闻僧读死心和尚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元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机辩逸发。圆悟目为聱头元侍者。悟自赞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坫出。自尔铲彩埋光不求闻达。后为括苍太守耿延禧慕元欲致开法南明。物色得元于台之报恩。迫其受命。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嚼生铁。僧又问。兴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元后示疾。请西堂应庵华付嘱院事。训徒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荼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不坏。塔于寺东北刘阮洞前。世寿五十三。 系曰。大慧既云峰悦之再来。可谓具大根器者。尚受湛堂痛拶不入。至三十馀方触圆悟钳锤。始得大悟。今元公年方二十一。听傍僧读死心语便乃彻證。其根器之利过于大慧概可知也。出世初住南明终居护国。丛林称为元布袋。以其有圣者之风。耳简堂机出于其门。说法拈椎词雄气伟机锋圆捷。益见元公之垣墙者矣。
僧宝正续传·卷第五
禅师名景元。永嘉楠溪张氏子。依灵山院希拱。年十八。剃度为大僧。习天台教。通其说。弃之游方。参蒋山圜悟禅师。一日闻傍僧举死心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两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谛味久之。因起行次。豁然有悟。即以告圜悟。圜悟喜之。繇是容为侍者。阅十四年。咨参决择。洞然无间。而机锋卓绝。众以聱头目之。圜悟将归蜀。遽问曰。向后有人问。你作么生道。师抚傍僧背曰。和尚问你何不祇对。圜悟大笑。已而袖木锦僧伽黎授之而别。绍兴初。归隐旧邦。括仓守龙学耿延禧命出世仁寿。迁连云。晚住真如。徙护国。衲子拥随。法席日盛。师说法超格。量绝蹊径。问。学人上来请师相见。师曰。劄问如何是相见底事。师曰。你眼在左边右边。进曰。恁么则万机休罢正眼顷开。师曰。杲日当天。盲人摸地。问。相见与未相见时如何。师云。一时穿却。问。忽遇上上人来。又作么生。师云。列向三椽下。问。还许学人承当也无。师云。兵随印转。问。如何是临济宗。师云。杀人活人不眨眼。曰。如何是云门宗。师云。顶门三眼耀乾坤。曰如何是沩仰宗。师云。推不向前。约不向后。曰。如何是法眼宗。师云。箭锋相拄不相饶曰。如何是曹洞宗。师云。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曰。向上还有路也无。师云。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师云。黑漫漫地。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师云。三十棒且待。别时僧礼拜。师乃云。释迦弥勒尚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是则是护国。则不然坐立俨然。顶天履地。十二时中。𡎺著磕著。复是阿谁。还知么著力。今生须了却。莫教累劫受沉沦。题如是轩颂曰。拈却瞿昙闲露布。掀翻诸祖葛藤窠。只将如是当轩挂。铁额铜头不奈何。示禅者颂曰。棒头取證犹劳力。喝下承当未足奇。拨转顶门宗正眼。须教佛祖浪头低。十六年正月九日。被微病而逝。塔于本山。寿五十有三。腊三十有五师资度丰硕。如世所𦘕布袋和尚者。故人以之为称深得圜悟机用而力行之。天下方想。闻其风彩。不幸早世。议者惜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景元。号此庵。永嘉楠溪张氏子。年十八。依灵希拱圆具。后习台教。弃谒圆悟于钟阜。因僧读死心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师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既而执侍。机辨逸发。圆悟操蜀音。目为聱头侍者。遂自题肖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刁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圆悟归蜀。师还浙东。铲彩埋光。不求闻达。括苍守耿公延禧。尝问道于圆悟。因阅其语录至像赞。得师之为人。乃致开法南明山。遣使物色。至台之报恩。获于众寮。迫其受命。方丈古公。乃灵源高弟。闻其提唱。亦深骇异。住南明几二年。厌迎送。一日示众。举感铁面颂毕。师曰。是则是忒杀露风骨。吾有颂曰休休休。夕阳西去水东流。唯有仰高云势远。抟风九万过南州。将化。召应庵华与诀示训。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刘阮洞前。年五十三。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此庵禅师者。东瓯人也。出张氏。名景元。元以妙年谒圆悟勤公于钟阜。公即许元入侍。时悟公左右皆显名宿德。元与之抗。或议其少丛林。公不顾。然元不离公榻下。洞彻玄旨。机发触众。有诉于公。公笑曰。我家聱头侍者。汝姑避之耳。自是众惮其锋。靖康改元。圆悟归蜀。元辞还淅。悟公曰。向去有人问。你作么生。元拊傍僧背。曰和尚问你。何不抵对。公大笑曰。我有些子禅。被元聱头一布袋盛将去也。丛林又共称为元布袋云。圆悟乃题小像而付元曰。平生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刁刀。奋金刚锤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元既受嘱。铲彩埋光。不求闻达。耿龙学守括苍。因阅圆悟录。得元之为人。时南明虚席。遂遣使物色之。至台之报恩。获于众中。迫授南明之命。众尚咿唔。无信可意。有僧问曰。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元曰。八十翁翁嚼生铁。进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报恩方丈古禅师。乃灵源高弟。深骇异之。即推崇元。勉应其命。元受请日。古公先引座。举白云见杨歧。歧举茶陵悟道公案。请元批判。元乃升座曰。诸禅德。杨岐大笑。眼观东南。意在西北。白云悟去。听事不真。唤钟作瓮。检点将来。和杨岐老汉。都在架子上。将错就错。若是新南明则不然。我有明珠一颗。切忌当头错过。虽然觌面相呈。也须一槌打破。举拂子云。还会么。棋逢敌手难藏拙。诗到重吟始见工。于是海众闻风。奔集南明。南明开堂日。僧问。昔年三平道场。重兴是日。圆悟高提祖印。始自师传。如何是临济宗。元曰。杀人活人不眨眼。目前抽顾鉴。领略者还稀。如何是云门宗。元曰。顶门三眼耀乾坤。未举先知。未言先见。如何是沩仰宗。元曰。推不向前。约不退后。三界惟心。万法惟识。如何是法眼宗。元曰。箭锋相值不相饶。建化何妨行鸟道。回途复妙显家风。如何是曹洞宗。元曰。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僧曰。向上还有路也无。曰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元曰。黑漫漫地。僧便喝。元曰。贪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又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是甚么物。元曰。无孔铁锤。曰天人群生髅。皆承此恩力也。元曰。莫妄想。又问。三世诸佛说不尽底。请师速道。元曰。眨上眉毛。乃曰。威音王已前。者队汉错七错八。威音王已后。者队汉落二落三。而今者队汉坐立俨然。且道是错七错八落二落三。还定当得出么。举拂子云吽吽。又曰。野干鸣。师子吼。张得眼。开得口。动南星。蹉北斗。大家还知落处么。金刚阶下蹲。神龟火里走。又历应仰山连云诸刹。晚迁天台护国寺。寺久废。元乐而新之。绍兴丁丑。辄请西堂应庵禅师首众。以后事嘱之。俄顷握右拳蜕去。年五十有三。坐三十五夏。茶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无少损。塔于寺东刘阮洞前。松窗居士钱端礼闻讣。乃喟然曰。吾师何独行也。适平田简堂禅师。并瑞岩国清二主人至。礼与详叙达旦。遂书语别之。置笔顾曰。先师握拳而去。礼坐去好卧去好。简堂哂曰。一去便了。理甚坐卧。礼合爪曰。法兄当为祖道自爱。正坐敛目而逝。简堂。名行机。后住国清。或庵住焦山。而元公之道大弘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景元,字此庵,姓张氏,永嘉人也。年十八,依灵山希拱圆具戒,习台教三,弃去。谒圆悟勤于钟阜,间读死心小参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元闻而疑,即趋佛殿,以手托开门扉,豁然大彻,机辩逸发,圆悟目为聱头元侍者。悟《自赞像》,付之曰:“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脱郤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自尔沈彩埋光,不求闻达。后为括苍太守耿延禧慕仰元,欲致开法南明,得元于台之报恩,迫其受命。僧问:“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嚼生铁。”僧又问:“兴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曰:“须弥顶上浪翻空。”元后示疾,请西堂应庵华付嘱院事,训徒如常时,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舌右拳不坏,塔于寺东北刘阮洞前,世寿五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 【介绍】: 金女真人,本名斜也。熙宗时以告吴十反,超授龙虎卫上将军,封谭国公,出为太原尹。以赃免。海陵时,以其为徒单后父,官至太师,封梁晋国王。卒谥忠。
徐国成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四年(1134)任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64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张咸子。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侍御史、礼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吴门节制军马。苗刘之变,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议经营关陕,诏以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决策治兵与金军大战于富平,虽失利,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绍兴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曾镇压杨么。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且谋北伐。以郦琼叛引咎求罢。秦桧用事,被斥近二十年。金完颜亮南侵,复起用。孝宗隆兴元年,除枢密使,督师北伐,符离之战失利。旋再相,为主和派排去。卒谥忠献。有《易传》、《中兴备览》及文集等。
全宋诗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为著名抗金将领。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因郦琼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大使。秦桧当政,被摈斥近二十年。桧死,复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二年,除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观使,卒。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自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中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刘之变,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便宜黜陟。绍兴四年,除知枢密院事;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十二年,封和国公。秦桧执政,贬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下,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隆兴元年,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节制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进封魏国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著有《易传》十卷(存),《论语》、《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见朱熹《张魏国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杨万里《张魏公传》(《诚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传。
赵仲粥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
赵仲粥,宋宗室。绍兴四年为知南外宗正事。见《中兴礼书》卷六八、七一。又据《宋史》卷二三三《宗室世系表》一九,有宗室赵仲󰣦,封永国公,疑即此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彦宾。徽宗政和九年进士。为签书川陕节度判官。高宗绍兴初,知宁化县,累升祠部员外郎。十四年,被劾为万俟卨腹心,出知邵州。有《学林》。
全宋诗
王观国,长沙(今属湖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一)。签书川陕节度判官。高宗绍兴初知汀州宁化县(《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绍兴十四年(一一四四)于知邵州任被劾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著有《学林》十卷。
全宋文·卷三八○○
王观国,字彦宾,长沙(今湖南长沙)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签书川陕节度判官。绍兴中为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累升祠部员外郎,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十四年,御史论其附万俟卨为腹心,出知邵州。著有《学林》十卷(存),以详洽精核称。见《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一,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八,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5 【介绍】: 宋信州弋阳人,字长卿。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中累除参知政事,拜右相,迁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庐州,朝臣遣家预避,独康伯迎眷属入浙,并奏请高宗亲征。虞允文寻大败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以病请去位。次年金兵复南犯,再任左相兼枢密使。卒谥文恭,后改谥文正。
全宋诗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弋阳(今属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授长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为敕令所删定官,通判衢州。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为枢密院计议官。十三年,迁军器监。出知泉、汉州。二十七年,权吏部尚书,寻拜参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师,谥文恭,后改谥文正。有《陈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见本集卷七刘珙《陈鲁国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迁太学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绍兴中,为户部、司勋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桧死,除吏部侍郎,兼礼、户、刑部,迁吏部尚书。二十八年九月,除参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进左仆射。金人败盟南侵,康伯主战。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隆兴改元,乞退,出判信州,进封福国公,又判绍兴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谥文恭,庆元中改谥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见《宋史》卷三八四本传、《宋史·艺文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璹(一○九七~一一五八),字国寿,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权崇安县丞。历监湖州梅溪镇,通判建康府,知饶州、静江府、潭州、广州。秦桧卒,迁两浙转运副使。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寻起知饶州,因疾归。绍兴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二。官至左朝散大夫。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左朝散大夫直徽猷阁陈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9—1157 【介绍】: 金宗室,本名乌野,字勉道。盈歌第五子。好学问,能以契丹字为诗文,国人呼为秀才。年十六从太祖攻宁江州,袭辽主于石辇铎。太宗时采摭遗言旧事,撰成《祖宗实录》及《太祖实录》。累官太师,封秦汉国王。海陵王时,称疾重不能言。降封金源郡王,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范正国,字子仪,吴县(今江苏苏州)个。纯仁第五子。以父荫补承奉郎,知延津县。靖康之乱,避兵蔡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枢密院干办官扈从隆裕太后如洪州。绍兴间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六之六五、食货二六之三○)。官终荆湖北路转运使。秩港,卜居临川。以疾卒,年六十二。事见《范忠宣公集补编·宋朝请大夫荆湖南漕运使赠中奉大夫子仪公传》。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范正国,字子仪,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纯仁第五子。以荫补承奉郎,迁知开封府延津县。靖康之乱,避兵蔡州,旋丁母忧。建炎三年起为枢密院干办官扈从,绍兴初除广南西路提刑,九年,知临江军,用举为广东路转运判官。累官至朝请大夫,除荆湖北路漕运使。晚卜居抚州。至吴省墓,遇疾卒,年六十二。有《斐然集》二十卷、奏议五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四、一三三,《宋朝请大夫荆湖漕运使赠中奉大夫子仪公传》(《范忠宣公集》补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0—1163 【介绍】: 金宗室,本名奔睹。从太祖攻辽。又从宗望攻宋,时称“金牌郎君”。海陵王时为左监军,进枢密使、尚书左丞相。常纵饮数日不醒。海陵王死,令人杀海陵王子完颜光英,遣子奉表贺世宗。自此不复饮酒。封汉国公,拜都元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0—1161 【介绍】: 即宋钦宗。徽宗长子。大观二年封定王,政和五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金兵入侵时即位。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被迫起用抗战派李纲,击退金兵。但仍屡向金屈辱求和,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次年,金兵陷汴京,与徽宗及后妃等被俘北去,在位一年又四月。北宋亡。高宗绍兴中,死于金五国城。
全宋诗
钦宗赵桓(一一○○~一一六一),徽宗长子。哲宗元符三年生。初名亶,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更名烜,又改今名。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立为皇太子。六年,纳妃朱氏。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二月受禅即位,改元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人南下;闰十一月,汴京陷。二年三月,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胁徽、钦二帝及二后等北行。五月,康王即位于南京,是为高宗,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讣闻;七月,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事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全宋文·卷四二一三
宗钦宗赵桓(一一○○——一一五六),徽宗长子。初名亶,封韩国公,建中靖国元年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更名烜,十一月改今名。大观二年进封定王,政和三年加太保,五年立为皇太子,七年,受禅。时金兵入侵,起用李纲等抵禦金军。后向金求和,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靖康元年十一月东京沦陷,许割河北、河东。二年二月,与徽宗等被俘北去。金主亮正隆元年(宋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卒于五国城,年五十七。绍兴三十一年追上庙号曰钦宗。在位一年又四月,年号靖康。见《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金史》卷五《海陵王纪》。
郭安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61 【介绍】: 金渤海铁州人。郭药师子。累迁南京副留守。性轻躁,无方略。海陵攻宋,使领武捷军都总管,为前锋。及海陵被杀,以为众所恶,亦遭杀。
钱忱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1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徙居开封,字伯诚。钱景臻子。哲宗常使侍左右。徽宗喜其靖恭,除泸川节度使。高宗时赐御书“忠孝之家”四字,进开府仪同三司。官至少师,封荣国公。卒年八十余。
全宋文·卷三一二五
钱忱(?——一一六一),字伯诚,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徙居开封。吴越王俶五世孙,景臻子。神宗时除庄宅副使。建中靖国元年,特授西上閤门使。政和三年,转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绍兴四年,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复为检校少保泸州军节度使。十五年封荣国公。二十七年告老。三十一年九月卒,年八十馀。《宋史》卷四六五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五、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七九、一五四、一七七、一八五、一九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