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辛进 朝代:西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9 【介绍】: 十六国时西秦陇西人,字国都。仕西秦主乞伏炽磐为散骑常侍,累官尚书。曾从炽磐游后园,弹飞鸟,误中炽磐子暮末之母,伤其面。及炽磐死,暮末即位,次年杀进并其五族二十七人。
《國語辭典》:奠都  拼音:diàn dū
确定首都的地址。如:「中华民国创立后,奠都南京。」
《漢語大詞典》:郊驿(郊驛)
古代国都郊外迎候、款接宾客的处所。 唐 李百药 《笙赋》:“命郊驛以迎宾,烂华茵而促膝。”
《漢語大詞典》:郊寰
国都外围的广大地区。 晋 郭璞 《南郊赋》:“郊寰之内,区域之外, 雕题 卉服,被髮左带,骏奔在坛,不期而会。”
《漢語大詞典》:制鄙
治理国都以外行政区域的政务。国语·齐语:“ 桓公 曰:‘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 对曰:‘制鄙。’” 韦昭 注:“制野鄙之政也。”
《漢語大詞典》:固麻
百济语。国都。南史·夷貊传下·百济:“﹝ 百济 国﹞号所都城曰固麻,谓邑曰檐鲁,如中国之言郡县也。”
分類:国都
《漢語大詞典》:亩道(畝道)
古代以国都为中心的大道。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是东亩。”
《國語辭典》:体国经野(體國經野)  拼音:tǐ guó jīng yě
体,规划。经,丈量。体国经野语出《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指将都城划分为若干区,让官宦贵族分别居住,并将田地分配给百姓耕作。后泛指治理国家。《清史稿。卷四五一。金福曾传》:「李鸿章尤赏之,尝疏荐称有物与民胞之量,体国经野之才。」
《漢語大詞典》:询迁询谋(詢遷詢謀)
谓国家的安危、国都的迁徙、国君的拥立,都要征求人民的意见。语本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尚书之四目四聪,皆由辟门;周礼之询迁询谋,皆合大众。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结合民志。”
《国语辞典》:寿陵匍匐(寿陵匍匐)  拼音:shòu líng pú fú
战国时,有一燕国人到赵国都城邯郸,见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非但没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遂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仿效他人不成,反失去原有的技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也作「寿陵失步」。
《国语辞典》:亨利七世  拼音:hēng lì qī shì
Henry Ⅶ
人名。(西元1457~1507)英国都铎王朝的开国君主。西元一四七一年流亡至法国,一四八五年回国创立都铎王朝,结束了旷日持久的玫瑰战争。在位期间扩张王权,压抑贵族,发展工商业,为都铎王朝的昌盛奠下基础。
《国语辞典》:都鄙有章  拼音:dū bǐ yǒu zhāng
国都与边鄙的车服尊卑各有规定。《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公孙侨既执郑政,乃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尚忠俭,抑泰侈。」
《国语辞典》:京畿令  拼音:jīng jī lìng
国都的地方长官。唐。李朝威《柳毅传》:「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
分类:国都长官
《國語辭典》:巴格达(巴格達)  拼音:bā gé dá
Baghdad
城市名。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其支流狄牙拉河的会流处。为伊拉克首都和进出口货物的最大集散地。不仅输出本国产品,伊朗西部的土产大部分亦经此转运出口,同时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航空站。昔为巴比伦帝国的重要城市,所以城内颇多古迹,但在两伊战争的城市战中,巴格达成为伊朗飞弹攻击的目标,都市景观破坏无数,不复当年的盛况。西元一九九一年波湾战争后,市容损毁更为惨烈。
《國語辭典》:六朝金粉  拼音:liù cháo jīn fěn
1.六朝国都金陵(建康,今南京)的靡丽繁华景象。《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要晓得江南地方,虽经当年洪逆蹂躏;幸喜克复已久,六朝金粉,不减昔日繁华。」
2.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装扮著重艳丽。故用以喻妇女盛妆的仪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也作「六朝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