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樟脑(樟腦)  拼音:zhāng nǎo
自樟科植物樟树的枝干及根之木材中提取精制所得的酮类精油所析出白色结晶。现已可由人工合成。其功用可以驱虫,并可用为兴奋剂、局部止痒剂、防虫药、火药等。也称为「潮脑」。
《國語辭典》:白磷  拼音:bái lín
磷的同素异形体。呈淡黄色,带大蒜味,具强烈毒性。因燃点低,可自燃,故保存于水中。用以制造普通火柴及军事烟幕弹。也称为「黄磷」。
《国语辞典》:析出  拼音:xī chū
1.分析出来。
2.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國語辭典》:膏子  拼音:gāo zi
黏稠的液体。《红楼梦》第三四回:「既是他嫌那些玫瑰膏子絮烦,把这个拿两瓶子去。」
《國語辭典》:溶化  拼音:róng huà
物质在液体中分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那舱面的土包一齐湿透了,慢慢的溶化起来。」
《国语辞典》:浸膏  拼音:jìn gāo
将生药浸在适当溶剂中,去渣,再将溶液浓缩去除溶剂所得的半固体或固体制剂。多供医药之用。如甘草浸膏。
《国语辞典》:冲蚀(冲蚀)  拼音:chōng shí
急速的流体或固体冲击材料,物理性的将物料从表面加以冲刷,这种机械损耗,称为「冲蚀」。
《国语辞典》:混凝  拼音:hùn níng
添加混凝剂于原水,施以搅拌,使不易沉淀的胶体及悬浮固体形成胶羽,而利沉淀的处理方法。
《國語辭典》:潮解  拼音:cháo jiě
易溶于水的结晶体吸收水气而溶解,失去原有的晶形,或变为溶液的现象。
《國語辭典》:奶油  拼音:nǎi yóu
一种从牛奶提炼出来的脂肪性食品。黄色或白色,特具香味。通常用来涂面包,作饼乾、蛋糕等。也称为「白脱油」、「牛乳油」、「牛油」、「酥油」。
《國語辭典》:熔化  拼音:róng huà
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
《漢語大詞典》:人中白
中药名。又称人尿白、尿白碱。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旧时多用尿具内的灰白色沉淀物。《唐本草》作“溺白垽”。 宋 洪迈 《夷坚志再补·人中白》:“人中白者,漩盆内积起白垢也,亦秋石之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溺白垽:“人中白。滓淀为垽,此乃人溺澄下白垽也。”
《漢語大詞典》:火山灰
一种淡颜色的火山凝灰岩,类似火山灰的成分,特指在莱茵河下游将它磨碎以用在水硬性水泥中
火山爆发期间喷发出的一种固体物质,并通过空气输运
《国语辞典》:菌落  拼音:jùn luò
单个细菌菌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所形成肉眼可见的一团细菌群落。依细菌种类不同,菌落表面及边缘常亦有不同的形态。
《漢語大詞典》:鱼泥(魚泥)
谓将鱼肉剁碎捣烂成半固体状的像泥的糜状物。 石三友 《金陵野史·春有刀鲚夏有鲥》:“ 长江 口岸的 江阴 县城,素有著名的‘刀鱼面’,是将新鲜的刀鱼洗净后,除掉头尾和刺骨,剁成鱼泥,再拌和鸡蛋及面粉,揉匀后做成面条,下锅煮熟,佐以鸡汤,其味极美,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