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因果同时异时
【佛学次第统编】
因果同时异时者:
一、因果同时 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如炷生燄,燄生燋炷,亦如束芦,更互相依,因果俱时,理不倾动矣。
二、因果异时 前念种子生后念种,斯乃自类相生,因果异时,不同种现相望因果同时。
因果四执
【佛学次第统编】
三论玄义云:「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
一、问云:「何名为邪因邪果?」 答:「有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若灭,还归本天,故云自在天若瞋。四生皆苦,自在若喜,则六道咸乐。然天非物因,物非天果,盖是邪心所画,故名邪因邪果。」
二、问云:「何名为无因有果?」 答:「复有外道,穷推万物,无所由藉,故谓无因。而现睹诸法,当知有果。例如庄周魍魉问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是故无因而有果也。」
三、问云:「何名为有因无果?」 答:「断见之流,惟有现在,更无后世,类如草木,尽在一期。」
四、问云:「何名为无因无果?」 答:「既拨无后世受果,亦无现在之因。故六师云:「无有黑业,无有黑业报;无有白业,无有白业报。」四邪之间,最为尤弊,现在断善,后生恶趣。」
因果四计
【佛学次第统编】
由因果一异,亦分四计。
一、因果一  二、因果异  三、因果亦一亦异  四、因果非一非异
因果四计(二)
【佛学次第统编】
或即前意以因中有果无果,成四句者。
一、因中有果 二、因中无果 三、因中亦有无果 四、因中非有无果
观因果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馀处来。如说:
「果于众缘中  毕竟不可得  亦不馀处来  云何而有果
众缘若一一中,若和合中,俱无果,如先说。又是果不从馀处来,若馀处来者,则不从因缘生,亦无众缘和合功。若果众缘中无,亦不从馀处来者,是即为空。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因果(二)
【佛学次第统编】
四缘 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因缘二 种子、现行。
所缘缘二 亲、疏。
名言种子二 表意、显境。
种子二缘 因、增上。
五果 异熟、等流、离系、士用、增上。
因果二 同时、异时。
十二因缘 无明、乃至老死。
缘起五释 略。
十二因缘四分 能引、所引、能生、所生。
能引 无明、行二。
所引 识、至受、五。
能生 爱、取、有、三。
所生 生、老死、二。
无明发业十一殊胜 所缘、乃至对治。
二种无漏因果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种有漏因果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有漏因〕,漏即漏落生死也。因者,对果而言,谓众生由烦恼结业为因,而招三界生死苦果。是则烦恼结业,名有漏因,即集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有漏果〕,果即果报之义。谓众生由有漏惑业为因,而感生死之果,名有漏果,即苦谛也。
五周因果──华严五周因果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遮那品也。)
〔二、差别因果〕,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差别因果之法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辩因;后三品,明果,亦名生解因果,故名差别因果也。(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二十九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也。)
〔三、平等因果〕,谓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平等因果。自第四十九卷至第五十二卷,共二品。前普贤行品,辩因该果海;后如来出现品,明果彻因源,因果不二,故名平等因果也。
〔四、成行因果〕,谓第八会重会普光明殿,说成行因果,离世间法。自第五十三卷至第五十九卷,共一品。初明五位因,后明八相果,故名成行因果也。(五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也。八相者,降兜率、托胎、降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涅槃也。)
〔五、證入因果〕,谓第九会逝多林,说證入法界妙门。自第六十卷至第八十卷,共一品。初明佛果大用,后显菩萨起用修因,谓因果二门,俱时證入,故名證入因果也。(梵语逝多,华言胜林。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八种异熟因果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谓现生所作之因,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三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因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因果凡有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寿命长远,无诸损减,修习善法,利己利人,是名寿量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色相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如来菩萨形像之前及诸黑闇之处,施以灯烛,令其光明,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色相具足,识见高明,众人爱敬而不生轻慢,是名色相圆满。
〔三、种族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同类忍辱柔和,心常谦下,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生于豪贵之家,为世宗重,令诸众生随顺言教,是名种族圆满。
〔四、自在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贫乏之人,随其所欲而行给施,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得大财位及大眷属,所作随心,无不自在,是名自在圆满。
〔五、信言圆满〕,谓菩萨修行,常以真实和软之语,教化众生,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出言诚谛,凡所决疑,人必信受,是名信言圆满。
〔六、大势圆满〕,谓菩萨修行,于佛、法、僧、父母、师长之前,常生卑下之心,敬事孝养,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豪贵自在,有大势力,令诸众生咸从正化,是名大势圆满。
〔七、丈夫相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佛菩萨,心生敬乐,于女人身,心常厌弃,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男子之身,诸根完具,无有残缺,是丈夫相圆满。
〔八、勇力圆满〕,谓菩萨修行,恒以自己身力供事一切众生,及施以饮食之物,令其色力增盛,以此为因,异生感果,即得勇猛道力,修集一切善法,复能教化一切众生勇猛精进,求无上道,是名勇力圆满。
八种因果──菩萨八种因果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三、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慢之心,是名种姓因。由离憍慢故,则得生于上族,是名种姓果。
〔四、自在因自在果〕,谓能以床敷卧具,饮食汤药,及种种所须之物惠施于人,令他自在,是名自在因。由惠施故,即得大富大财,大众大眷属,凡所作为,无不遂意,得大自在,是名自在果。
〔五、信言因信言果〕,谓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是名信言因。由离口过,凡所出言,人皆信听,是名信言果。
〔六、大力因大力果〕,力,即力用。谓作大功德,立大誓愿,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是名大力因。由恭敬三宝等故,即得大名称,大福德,大智慧,有大势力,为一切人之所敬重,是名大力果。(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七、丈夫因丈夫果〕,谓乐丈夫法,厌女人法,复能说丈夫法饶益他人,是名丈夫因。由成就丈夫法故,来世即得男子之身,堪为一切功德法器,是名丈夫果。
〔八、力因力果〕,谓于他人有如法之事,随其力能悉往营助,是名力因。由成就力因故,即得少病,少恼,有力堪任修诸善法,是名力果。
所信因果
【三藏法数】
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遮那品也。)
差别因果
【三藏法数】
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差别因果之法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辩因;后三品,明果,亦名生解因果,故名差别因果也。(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二十九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也。)
平等因果
【三藏法数】
谓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平等因果。自第四十九卷至第五十二卷,共二品。前普贤行品,辩因该果海;后如来出现品,明果彻因源,因果不二,故名平等因果也。
成行因果
【三藏法数】
谓第八会重会普光明殿,说成行因果,离世间法。自第五十三卷至第五十九卷,共一品。初明五位因,后明八相果,故名成行因果也。(五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也。八相者,降兜率、托胎、降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涅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