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迷悟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华严经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有三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于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别之果。因之云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会之馀普贤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说平等之因,性起品会以上三品,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与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会离世间品之说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后说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会,于本会明佛自在现證入之果,于末会明善财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华严一经,仅五周因果之说而已。见探玄记一。
无因果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计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者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过去因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过去现在因果经之略名。
过去现在因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宋求那跋陀罗译。佛说过去于普光佛所,得授记,行生生菩萨之道。乃至于今生八相成道。示一一往因,中有与仙人论破冥谛及非想天之事。太子瑞应本起经,异出菩萨本起经与之同本。
过现因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过去现在因果经之略名。
拨无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拨者,绝也,除也,除遣为无其事,谓之拨无。拨无因果者,否定因果之道理也,是五见中之邪见也。地藏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楞严经九曰:「拨无因果,一向入空。」广百论释五曰:「若无善恶者,苦乐亦无,是则拨无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谓定拨无因果邪见。」慧琳音义七十二曰:「左传云:拨犹绝也。考声云:拨却也除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而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拨以为无,是以流转生死也。
因果理
【佛学次第统编】
世间生灭之相,亦非乱生乱灭,皆有其一定不易之律。所谓因果,故明生灭后,更须明其因果。
因果各义
【佛学次第统编】
因果之义,若分叙之,有种种义,于下逐次述之。
兹明因果总义。谓因者能生,果者所生,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是为因果之理。如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生者必灭,会者必离等是。
若举六道之果以辨因,则:
一、地狱之果 正由上品十恶业因。
二、畜生之果 正由中品十恶业因。
三、饿鬼之果 正由下品十恶业因。
四、修罗之果 正由下品十善业因。
五、人趣之果 正由中品十善业因。
六、天趣之果 正由上品十善业因。
若举因以辨六道之果,则:
一、极恶 为地狱之因。
二、诸恶中愚痴偏重者 为畜生之因。
三、诸恶稍轻悭贪偏重者 为饿鬼之因。
四、诸善不纯瞋恚偏重者 修罗之因。
五、诸善中平贪爱偏重者 人趣之因。
六、善因纯熟未脱愚痴者 天趣之因。
人类因果
【佛学次第统编】
因果各义,上已述之。兹专就人类因果言之。
人生因果
【佛学次第统编】
人生因果之大要,观于辩意长者之十问、释尊之五十答解,极为明晰。
一、以何因缘得生天国?
答:一者、慈心不杀,恤养物命,令众得安。
二者、贤良不盗,布施无贪,济诸贫乏。
三者、贞洁外色,护戒不犯,精进奉斋。
四者、诚信不欺,能护其口。
五者、不饮酒。
二、以何因缘来生人中?
答:一者、能行布施,恩润贫穷。
二者、持戒不犯十恶。
三者、忍辱不扰众乱。
四者、精进劝化,常无懈怠。
五者、一心奉孝尽忠。
三、复何因缘,生于地狱?
答:一者、不信佛法僧而行诽谤,轻毁圣道。
二者、破坏佛寺尊庙。
三者、四辈转相诽谤,不计殃罪,无孝顺心。
四者、叛逆而行,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
五者、学道不顺师之教诲,而自贡高轻慢,诽谤其师。
是为五事,死入地狱,展转狱内,无有出期。
四、复何因缘,生饿鬼中?
答:一者、悭贪不欲布施。
二者、窃盗不孝二亲。
三者、愚闇无有慈心。
四者、积聚财物,不肯衣食。
五者、不给父母兄弟妻子奴婢。
五、复何因缘,生畜生中?
答:一者、犯戒偷盗。
二者、负债不还。
三者、杀生以身偿之。
四者、不善听受经法。
五者、常因艰难,斋戒施会,以为俗缘。
六、复以何因缘故,常生尊贵之中,为众所敬?
答:一者、施慧普广。
二者、礼敬三宝及众长者。
三者、忍辱无有瞋恚。
四者、柔和谦下。
五者、博闻经戒。
七、复何因缘为奴婢身,为人所使?
答:一者、憍慢不敬二亲。
二者、刚强无有恪心。
三者、放逸不礼三尊。
四者、以窃盗为生业。
五者、负债逃避不偿。
八、复以何因缘故,生庶民中。口气香洁,身心常安,为人所誉,不被诽谤?
答:一者、至诚不欺人。
二者、诵经无彼此。
三者、护戒不谤圣道。
四者、教人远恶就善。
五者、不求人之长短。
九、复何因缘,虽得生于人中,常被诽谤,为人所憎,且形体丑陋,心意不安,常怀恐怖?
答:一者、欺诈无诚。
二者、对大会中说法者而诽谤之。
三者、见诸同学而轻试之。
四者、我见傲慢。
五者、斗乱两舌。
十、复何因缘,所生之处,常逢佛法,初即不差,复遇知识,研究法理,若作沙门,则得如愿之所?
答:一者、自奉三宝,亦以劝人。
二者、供养佛缘。
三者、常奉佛教,不犯所受。
四者、慈悯一切。
五者、所受经法,昼夜讽诵。
十界因果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明六凡因果。兹合世出世间,以明凡圣因果。惟但举其略,不加详及,故说十界业因及十界业果。言十界者,先及六凡,次及四圣。
一、六凡因果
一、瞋恚邪淫  即地狱业  极苦无间  即地狱果
二、悭贪不施  即饿鬼业  缺乏不遂  即饿鬼果
三、愚痴暗蔽  即畜生业  昏钝困苦  即畜生果
四、我慢贡高  即修罗业  战斗争夺  即修罗果
五、坚持五戒  即人道业  苦乐夹杂  即人道果
六、精修十善  即天道业  享受福乐  即天道果
二、四圣因果
七、證悟人空  即声闻业  證小涅槃  即声闻果
八、知缘性离  即缘觉业  證因缘觉  即缘觉果
九、度行齐修  即菩萨业  渐入觉位  即菩萨果
十、真慈平等  即佛之业  成圆满觉  即佛之果
所信之事理因果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之人,信有世间。信此世间,是大苦聚。信有其道,可以出此世间。信出世间后,有清净之涅槃可得。兹分二条说明之:
第一、用四句说之:
一、信苦 信世间一切是苦。
二、信集 信苦因于烦恼所集。
三、信灭 信脱苦宜取寂灭。
四、信道 信入灭须修正道。
第二、用三句说之:
一、信知生死须了(信世间之果宜断也)。
二、信知了生死须离贪爱(信离世间之因,即出世间之因也)。
三、信知灭尽为所归趣(信出世间之果也)。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信世间种种差别之现相,其本体一如平等,无二无别,不变不异。虽本平等,然随种种殊缘,能成一切差别之相。故此平等恒一,即是差别万殊;差别万殊,不异平等恒一。总而言之,皆是一心,皆是一心万用而已。大乘之人,信得此理,对相不背真,对真不舍相,不偏不执,恒行中道。此大乘之大略也。
明十二因缘因果
【佛学次第统编】
四教仪云:「一明三世十二因缘者,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
一、过去二因 谓无明、行。
二、现在五果 谓识、名色、六入、触、受。
三、现在三因 谓爱、取、有。
四、未来二果 谓生、老死。
因果一异四见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
一、计一 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为计一。
二、计异 胜论师计因中无果,以因果不同之故,名为计异。
三、计亦一亦异 勒娑婆论师计因中有果,亦计因中无果,以有无双计故,名为亦一亦异。
四、计非一非异 尼犍子计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异,故名非一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