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之法相也。(参见:种子)
十法界明因果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日莲撰。入大藏经。
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相宗谈万法之缘起,第八识之种子,待众缘和合而现行。是曰种子生现行。其种子与现行之因果,非前后异时,而全为同时。一方现行,正在现行,同时又直以种子薰于本识,是现行种子也。此现行薰习种子因果亦全同时。此种子为缘所扶,于同时生现行,现行又同时薰习种子,三者展转为因为果,故名。
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综括华严经所诠之义理,有五周之因果也。一所信因果,二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说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八。
不落因果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从容录第八则曰:「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他道不落因果。」砂石集一曰:「未闻耶,彼不落因果之一句既得五百生狐身。」百丈野狐之因缘也。(参见:百丈)
百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洪州百丈山之大智禅师怀海,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也。师始创禅门之规式,所谓百丈清规是也。见传灯录六,会元三。
【佛学常见辞汇】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止观五下曰:「招果为因,剋获为果。」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佛学常见辞汇】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佛学次第统编】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弥勒所问经又谓一业渐感五果,得异熟三果,等二果。
又谓十不善业道,有三种果: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生地狱中,是名增上果。由地狱退生人中,依杀生故有有断命果。依偷盗故有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以是一切名习气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有一切外物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雀鼠雹棘尘土臭气多有蛇蝎,乃至如此一切苦界名增上果。
【俗语佛源】
佛教用以说明一切事物联系、影响和生灭变化的基本理论之一。释迦牟尼曾驳斥了古印度「外道」所持的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等说法。宋·知礼《妙宗钞》谓:「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深信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之下谓:「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因又称因缘,果又称果报。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是因果说的主要特点。随著佛教的弘传,因果报应之说深入民间。如宋·钱明逸《南部新书》序谓:「忠鲠节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又如巴金《神·鬼·人》:「所谓因果报应在这里能够有什么样的说明呢?」今广泛运用因果一词,泛指原因和结果及其内在联系。如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李明权)
因果历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果之事实,显而明白也。止观义例上曰:「存诸教则因果历然。」宗镜录十二曰:「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济缘记一上曰:「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三世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寻因果也。因果经曰:「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古以此文为因果经之语而处处引之,但现在流通之经无此文)。涅槃经憍陈品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因果应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因者善果,恶因者恶果,有原因,则必有结果之应报也。慈恩传七曰:「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因果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参见:十不二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不二门之一。
【三藏法数】
因即从迷而言,果乃就悟而说。始从人、天,终至等觉菩萨,皆名为因。唯妙觉佛,独称为果。良以九界众生,无明惑覆,实相之理未显,名因。唯妙觉佛,无明净尽,实相之理,究竟显发,随机应现,设化无方,乃名果也。十界迷悟虽殊,实相始终理一,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妙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兼佛即名十界也。)
因果拨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否定因果报应之道理也。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广百论释论五曰:「若无善恶,苦乐亦无,是即拨无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谓定拨无因果邪见。」
因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过去现在因果经之略称。别有佛说因果经一卷,罗什所译,不入经藏。
因果皆空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又云空见论。立无原因结果理,又世间一切法悉空之外道诸派总称也。据义林章二谓诸邪见外道见行善者返生恶趣,行恶者返生善趣,便谓因果皆空,或总排拨一切空云。
自类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类因等流果也。
阿弥陀成道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阿弥陀,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于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三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为沙弥,求等正觉。佛听之。于四众中说法华经,说经已,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载。此时十六菩萨沙弥,各升法座为四众覆讲此经,一一度数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尔时佛由三昧起普对四众印可十六沙弥,使之欢迎供养。彼十六沙弥今皆成等正觉,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其二沙弥于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灯。(中略)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中略)第十六为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等正觉(取意)。其二者,悲华经二谓往昔过恒河沙阿僧祇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王,名无诤念王。有一大臣名宝海,有子名宝藏。其后出家,成等正觉,遂号宝藏如来。宝藏如来为转轮王广说正法,王随喜渴仰请如来及圣众,供养三月。王有千子,长名不眴,第二名尼摩,千子亦供养过二百五十岁。劝宝海,梵王,千子及无量众生令发菩提心。尔时如来即入三昧放大光明,现十方世界,或有世界五浊弊恶,或有世界清净微妙。王白佛言:诸菩萨等以何业故取净世界?以何业故取不净世界?佛言:菩萨以愿力故取清净土,离五浊恶。复有菩萨以愿力故,取五浊恶世。王言:我今欲真实行菩提,愿不取不净佛土,我发愿,愿成道时,世界中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众生皆金色,无有女人,等一化生,寿命无量,世界清净,无有臭秽,馀佛世界,若有众生闻我名,修诸善本愿生我世界者,愿其命终必定得生。唯除五逆与诽谤圣人破坏正法等(大要与平等觉经之廿四愿同)。轮王发深愿已,请佛授记。佛即告曰:大王,汝过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世界,清净庄严,悉如大王所愿。汝发此愿,改汝字为无量清净,彼佛入灭后三佛出现入灭,一经过恒沙阿僧祇劫入第二阿僧祇劫,此时世界转名安乐,汝当于此时作佛,号无量寿如来。次又第一之不眴太子亦发大悲愿,佛即授记曰:汝欲观一切众生生大慈悲心使住于安乐,故今字汝为观世音。无量寿佛般涅槃后,彼土转名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汝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次第二尼摩太子亦发大势之愿,佛即告太子,汝今所愿,取大世界,如汝所愿成佛,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由汝取大世界故,字汝为得大势至。(中略)第十一子各发愿,佛随授记(取意)。其三者,无量寿经上谓「过去久远锭光如来出世,如是次第出世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捐王为沙门,号法藏,至佛所白佛曰:我发无上菩提心愿,广演经法,我当修行取清净妙土,使我速成正觉,拔众生生死苦本。尔时佛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粗妙,应其心愿使悉睹见之。法藏具足选择,摄取五劫诸佛清净妙土,清净妙行,于佛前建立四十八愿。其第十八愿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其一一愿皆誓不取正觉。尔时大千感动,天雨妙华,空中有声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集无量德行,其愿遂满足成正觉,号无量寿佛,其世界名安乐,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由成佛凡历十劫,今现在说法。」其四,观佛三昧海经九说,于过去空王佛所三比丘共拜佛之白毫而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