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宛珠
宛 地产的宝珠。《史记·李斯列传》:“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 司马贞 索隐:“或云 宛 珠, 随 珠也, 随 在 汉水 之南, 宛 亦近 汉 ,故云 宛 。”一说,回旋缠绕作为装饰的宝珠。 司马贞 索隐:“宛谓以珠宛转而装其簪。”
《漢語大詞典》:洄汩
水流湍急回旋。新唐书·柳宗元传:“畔尺进而寻退兮,盪洄汩乎沦涟。”
《漢語大詞典》:奫潫
水回旋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李善 注:“奫潫,迴復之貌。”
《高级汉语词典》:洄冱
水流受阻而回旋
《漢語大詞典》:回濑(迴瀨)
回旋的急流。 南朝 梁 沈约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渐席周羽觴,分墀引廻瀨。”
分類:回旋急流
《漢語大詞典》:混澒
水流漫涌回旋貌。常以形容作乱的形势。新唐书·杜牧传:“ 齐 、 鲁 、 梁 、 蔡 被其风,因亦为寇。以里拓表,以表撑里,混澒回转,颠倒横邪,未常五年间不战。”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是以 赵 、 魏 、 燕 、 齐 卓起大唱, 梁 、 蔡 、 吴 、 蜀 躡而和之;其餘混澒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
《漢語大詞典》:渟潆(渟瀠)
水回旋不进貌。比喻行文平缓。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或杂以八九言、十餘言,皆伸以长句,而故欲振荡其势,迴旋其姿也。其间忽疾忽徐,忽翕忽张,忽渟瀠,忽转掣,乍阴乍阳,屡迁光景。”
《漢語大詞典》:旋沫
回旋的泡沫。 唐 李泌 《赋茶》诗:“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分類:回旋泡沫
《漢語大詞典》:渟瀯
(1).指池水。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且 洛邑 之渟瀯,曷足以居乎万乘哉?”
(2).水回旋不进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然则是水即 谢水 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渟瀯水。”
《漢語大詞典》:涡濑(渦瀨)
回旋的急流。借指隐者垂钓的溪滩。晋书·夏侯湛传:“反耕於枳落,归志乎涡瀨。”
《漢語大詞典》:转县(轉縣)
回旋相接。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騧徙增错,转县成郛。” 李周翰 注:“迴旋相连,如郛郭之居相接也。”
分類:回旋相接
《漢語大詞典》:濆旋
亦作“ 濆漩 ”。 水势汹涌,水流回旋。 宋 苏辙 《巫山庙》诗:“乘船入 楚 泝 巴 蜀 ,濆旋深恶秋水高。”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水濆漩倾侧,船行乱石间,以故符节不通,人跡罕至。”
《漢語大詞典》:绕结(繞結)
回旋缠结。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长袖奋而生风,清气激而绕结。” 李贤 注:“歌声激发,縈绕缠结。”
分類:回旋缠结
《漢語大詞典》:棱侧(稜側)
形容草书运笔的变化。稜喻挺举,侧喻蟠屈回旋。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等龙蛇,相鉤连不断,仍须稜侧起復,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漢語大詞典》:荥瀯(滎瀯)
波浪回旋涌起貌。
分類:波浪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