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回星(迴星)
(1).回旋运转的星。 唐 李贺 《天上谣》:“天河夜转漂迴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王琦 汇解:“天河与星皆随天运转,处其下者观之,觉星之迴似天河漂之而迴者然。”
(2).星体运行一周,回归原处。表示年岁更始。语本《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郑玄 注:“言日月星辰运行,于此月皆周匝於故处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答郭峙书》:“变燧迴星,亦云劳止。”
《漢語大詞典》:萦盈(縈盈)
回旋轻捷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初便娟於墀廡,未縈盈於帷席。” 唐 温庭筠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荒凉遗址仅有存者偶成四十韵》:“縈盈舞回雪,宛转歌绕梁。” 唐 张乔 《杨花落》诗:“此时可怜杨柳花,縈盈艳曳满人家。”
分類:回旋轻捷
《漢語大詞典》:翔飞(翔飛)
回旋飞舞。《楚辞·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鸞鸟轩翥而翔飞。” 王逸 注:“鷦鹏玄鹤奋翼舞也。”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鸟自空中翔飞,何关人事,无趣杀此生,亦復不急。”
分類:回旋飞舞
《漢語大詞典》:徘回
回旋往返。后汉书·张衡传:“魂眷眷而屡顾兮,马倚輈而徘回。”一本作“ 俳回 ”。按,作“徘徊”。
分類:回旋往返
《國語辭典》:徘徊  拼音:pái huái
1.来回走动。《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见那晚烟渐散,水光里月色渐明,徘徊了一会儿,复身上船来安歇。」也作「裴回」。
2.流连。《文选。宋玉。风赋》:「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唐。李白〈月下独酌〉诗:「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也作「裴回」。
3.萦绕。《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4.纷杂起落。晋。陶渊明〈閒情赋〉:「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烱烱不寐,众念徘徊。」
5.犹豫不决。《薛仁贵征辽事略》:「欲往南路,诚恐北有,欲往北行,诚恐南有,徘徊不已。」《三国演义》第九回:「王允时在帝侧,闻知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帝徘徊不忍。」
《漢語大詞典》:转薄(轉薄)
回旋停泊。薄,通“ 泊 ”。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诗:“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晋 挚虞 《观鱼赋》:“奔突转薄,流不及澜。”
分類:回旋停泊
《國語辭典》:盘道(盤道)  拼音:pán dào
迂回曲折的道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杳然百寻,西北二面,连峰拉崖,莫究其极,从南为盘道,登陟二里有馀。」《红楼梦》第一七回:「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
《漢語大詞典》:回邅(迴邅)
(1).徘徊不进。 南朝 梁简文帝 《经琵琶峡》诗:“由来歷山川,此地独迴邅。” 唐 柳宗元 《惩咎赋》:“飘风击以扬波兮,舟摧抑而迴邅。”
(2).回旋,环绕。艺文类聚卷六七引 隋 江总 《山水纳袍赋》:“悯四选之徂迁,軫百虑之迴邅。” 清 吴光 《游招隐山六洞》诗:“攀陟情忘疲,洞壑洵迴邅。”
《漢語大詞典》:百绕
犹言多次回旋。 宋 晁补之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之六:“朅来欲骋騖,詰曲故百遶。”
分類:回旋
《國語辭典》:傍偟  拼音:páng huáng
徘徊不前。《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偟不能去。」也作「彷徨」。
《漢語大詞典》:旋流
(1).回旋的深水。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荡遗尘於旋流,发五盖之游蒙。” 李善 注引 高诱 曰:“旋流,深渊也。”
(2).流转。 汉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言未发而水旋流,辞未卒而泽滂沛。”
《漢語大詞典》:徐回
缓慢地回旋运转。《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灝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 太湖 ,衍溢陂池。” 郭璞 注:“徐回,言运转。”
《漢語大詞典》:折水
回旋的流水。借指产珠玉之处。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水员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南朝 梁元帝 《庄严寺僧旻法师碑》:“是故 隋 光烛 魏 ,非折水之恒珍; 和 璧入 秦 ,岂润山之常宝。”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浮光疑折水,积润疎圆沚。”
《漢語大詞典》:洄流
回旋的水流。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磯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明 《新滩观捕鱼歌》:“滩际洄流急且深,承流鼓浪鱼竞集。”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取第一泉水》:“江心泉,为天下第一,然有龙窝,洄流甚急。”
分類:回旋水流
《國語辭典》:缦缦(縵縵)  拼音:màn màn
1.形容云行舒缓由厚转薄的样子。比喻教化的广被。《尚书大传。卷一下。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2.广远的样子。《战国策。魏策一》:「绵绵不绝,缦缦奈何。」
《國語辭典》:后手(後手)  拼音:hòu shǒu
1.接替人、继承者。宋。王令〈赋黄任道韩干马〉诗:「生搜朔野空毛群,死断世工无后手。」
2.比喻预留以为备用的财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虽然如此说,心里多想他后手的东西,不敢冲撞,只是赶上前的讨好。」
3.回扣、贿赂。指居间替人说合交易时,私自所扣下来的佣金。如:「听说他从这次工程中,得到不少后手。」也作「背工」、「夹帐」。
4.比喻回旋、转圜的馀地。如:「凡事须留后手。」
5.称棋赛中处于被动的守方。《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到胜负已分,却分说那一著是先手,所以赢;那一著是后手,所以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