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高人鉴,又名仁鉴,号螺舟。书法家。高人鉴是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市)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第二甲。1838年,以琉球册封副使身份,随正使林鸿年出使琉球,册封尚育为琉球国中山王。林鸿年、高人鉴与尚育王游于龙潭,分别书「源远流长」、「飞泉漱玉」献给国王。后来被刻在石碑上,竖立在瑞泉门旁。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他在琉球天使馆外的一间屋子里,看见一口暂厝于屋中的棺材,得知是一位客死琉球多年的册封使团参将的灵柩,询问为何不将其带回国安葬,得到「海船忌载柩」的答覆。高人鉴不顾忌讳,坚持将灵柩带上自己所坐的封舟运回国。归途中风暴大作,船员请求将灵柩投弃于海。高人鉴设祭祝告,让船员将自己随同灵柩一同抛入海中。众惊而劝阻,相持之间,风波乃平。归国后,曾任衡州知府。任内,耒阳的杨大鹏因为漕务,纠集数千人叛乱。高人鉴乘其部署未定发起突袭,斩杀数十人,平定了叛乱。他也是湘军名将彭玉麟的老师,他收彭为生员。
《国语辞典》:回国(回国)  拼音:huí guó
返回自己的国家。如:「每年十月,都有成千上万的华侨回国参加双十国庆。」
《漢語大詞典》:归宁(歸甯)
见“ 归寧 ”。
《国语辞典》:遣回  拼音:qiǎn huí
强制遣送回国。如:「遣回战犯」。
《漢語大詞典》:住唐
北宋 时,外国商人来 中国 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 唐 ,指 中国 。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 广州 ,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
《国语辞典》:加签(加签)  拼音:jiā qiān
为方便海外侨胞回国,简化出入境签證手续的方式。
《漢語大詞典》:住蕃
宋 时, 中国 人去海外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蕃”。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参见“ 住唐 ”。
《漢語大詞典》:住唐
北宋 时,外国商人来 中国 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 唐 ,指 中国 。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 广州 ,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
《国语辞典》:天雨粟,马生角(天雨粟,马生角)  拼音:tiān yù sù,mǎ shēng jiǎo
传说战国时燕太子丹质于秦而要求回国,秦王不准,说:「除非天落下粟来,马生出角来。」太子丹仰天长叹,居然上天落下粟来,马也长了角,秦王只好放他走。《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传。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后用以比喻极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分类:要求回国
《国语辞典》:加签證(加签證)  拼音:jiā qiān zhèng
为方便海外侨胞回国,于民国六十四年开始实施加签證方式,以简化入出境签證手续。加签證附有十张入出境签證查验单,有效期限为一年。目前开放有港澳、侨生、商务、金马等四种加签證。具有减轻境管局人力负荷、防范变造等优点。
《國語辭典》:侨汇(僑匯)  拼音:qiáo huì
海外侨民汇回国内的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