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八伯  拼音:bā bó
1.古代京畿外八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相传尧、舜时皆有设置。尧时八伯有驩兜、共工、放齐、鲧,其馀则不可考。舜时八伯相传伯夷为阳伯,羲仲、羲叔之后为二羲伯,弃为夏伯,咎繇为秋伯,和仲、和叔之后为和伯,垂为冬伯,一人不详。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
2.兖州八伯的简称。参见「兖州八伯」条。
《漢語大詞典》:象译(象譯)
(1).犹翻译。吕氏春秋·慎势:“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不用象译狄鞮。” 宋 苏辙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诗:“鱼龙定示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
(2).借指四方之国。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若乃乘此直心,推诚闇往,则半息可追,一念斯至,感降参差,云霏雾委,此又昭被象译,辉映縑图。” 唐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序》:“虎符不发,象译攸同。”
《漢語大詞典》:方神
四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方神,四方之神也。”
分類:方神四方
《國語辭典》:八维(八維)  拼音:bā wéi
1.撑立四角四方的绳维。《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汉。王逸。注:「天有八维,以为纲纪也。」
2.四角四方。《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三间四表,八维九隅。」唐。李善。注:「四角四方为八维。」
《漢語大詞典》:四物
四方出产的物品。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孔颖达 疏:“乐之所用,八音之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其物非一处能备,故杂用四方之物以成器。”
分類:四方物品
《漢語大詞典》:六宇
谓天地四方。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氛靄方夷,非壮犹难发六宇之蒙。”
《漢語大詞典》:四遐
指四方极远之处。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垂光九野,腾响四遐。” 宋 曾巩 《送江任序》:“ 燕 、 荆 、 越 、 蜀 、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
《漢語大詞典》:八瀛
(1).八海。旧唐书·代宗纪论:“虽 神禹 之乘四载, 玄冥 之洒八瀛,亦不能堙洪涛而扑烈焰者,何也?良以势既坏而不能遽救也。”
(2).古谓 中国 的四方四隅皆有瀛海环其外,故亦以借指世界。 清 赵翼 《古诗》之十:“此又昔所无,今且遍八瀛。”
《漢語大詞典》:四域
四周界限。指四方之内。庄子·德充符:“知不出乎四域。” 郭象 注:“不役思於分外。” 成玄英 疏:“域,分也。忘心遣智,率性任真,未曾役思运怀,缘於四方分外也。”文子·精诚:“人主之思,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
《漢語大詞典》:蓬弧
古代男子初生,家以蓬矢桑弧射天地四方。后因以指男子初生。 元 张伯淳 《木兰花慢·次唐格斋韵》词:“记我蓬弧时候,寓情翰墨欢娱。”参见“ 桑弧蓬矢 ”。
《國語辭典》:桑弧蓬矢  拼音:sāng hú péng shǐ
古于男儿出生时,以桑木制弓,蓬草作矢,射向天地四方,义取男儿长成亦必如蓬矢般雄飞四方。语出《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后指男子经营天下四方的远大志向。晋。陆云 答车茂安书:「桑弧蓬矢,丈夫之志,经营四方,古人所叹。」《金瓶梅》第四七回:「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桑弧逢矢,不能遨游天下,观国之光,徒老死牖下无益矣。」也作「桑蓬之志」。
《漢語大詞典》:远派(遠派)
(1).远亲。 唐 白居易 《唐故湖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长源远派,大族清门,珪组贤俊,準绳济美。” 元 王恽 《拜奠宣圣林墓》诗:“金石贯元精, 泗 波来远派。”
(2).派遣到远处。 宋 曾巩 《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诗:“枢庭承远派,郎位袭清尘。”
(3).犹言四方摊派。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徭役》:“水利淤塞则各就本图业户自开自浚,不得远派远差,则塘长之役,亦不必设也。”
《漢語大詞典》:四轮(四輪)
(1).谓通达四方。战国策·赵策二:“ 赵 仅存者,然而四轮之国也。” 鲍彪 注:“轮犹通,言其民於适四方,无所不通。”轮,一本作“ 输 ”。
(2).佛教语。指风轮、水轮、金轮、空轮。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倚之而住。”
《漢語大詞典》:八海
四方四隅之海。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淼漫八海,汯汨九河。” 前蜀 杜光庭 《题剑门》诗:“题诗曾驻三天驾,碍日长含八海风。”
《漢語大詞典》:闻彻(聞徹)
谓闻名四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此妇养姑十餘年,以孝闻彻。”
分類:闻名四方
《漢語大詞典》:旁畅(旁暢)
谓通达于四方。《史记·秦始皇本纪》:“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唐 韩愈 《祭董相公文》:“五气叙行,万汇顺成,交感旁畅,圣贤以生。”
分類:通达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