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俞水
古河流名,一名 宕渠水 ,即今 四川 南江 及其下游 渠江 。古有 賨 族聚居水滨,善歌舞, 汉 《巴俞舞》即出于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巴俞 宋 蔡 , 淮南 于遮” 裴骃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 巴 西 閬中 有 俞水 , 獠 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 汉高 募取以平 三秦 。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也。”
《漢語大詞典》:五岳丈人
青城山 的别名。山在今 四川 灌县 西南。太平御览卷四四引《玉匮经》:“﹝ 青城山 ﹞ 黄帝 封为 五岳丈人 。”
《漢語大詞典》:五矹
亦作“ 五屼 ”。 山名。在今 四川 乐山县 南。文选·左思〈蜀都赋〉:“经 三峡 之峥嶸,躡 五屼 之蹇滻。” 刘逵 注:“ 五屼 ,山名也。一山有五重。在 越嶲 当 犍为 南安县 之南也。”
《漢語大詞典》:跳脚舞
彝 族民间舞蹈。流行于 云南 、 四川 、 贵州 的 彝 族地区。舞者一般为双数,拉手成圈,左右移动。主要是脚部动作。动作激烈,情绪奔放。也叫打跳、对脚舞。
《漢語大詞典》:演易台(演易臺)
(1).台名。在今 河南省 汤阴县 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相里 汤阴县 北有 羑里城 ,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餘,北开一门,相传 文王 演之所。”《清一统志·河南九》:“ 演易臺 在 汤阴县 北 羑里城 ,即 文王 演处。本朝 乾隆 十五年圣驾巡幸 河南 ,经此,有御製《演易臺謁文王祠》诗勒石。”
(2).台名。在今 四川省 云阳县 北。《清一统志·四川十三》:“ 演易臺 在 云阳县 北三十里地,名 向阳坪 , 宋 邵康节 於此注, 明 御史 卢雍 立石表之。”
《漢語大詞典》:鸦飞不到山(鴉飛不到山)
山名。在今 四川 宜宾 西南境。 宋 黄庭坚 《元明题哥罗驿竹枝词》:“平生梦亦未尝处,闻有 鸦飞不到山 。”宋史·蛮夷传四·泸州蛮:“度 黑崖 ,至 鸦飞不到山 。” 明 杨慎 《病中秋怀》诗:“ 九丝城 寨控诸蛮,旧是 鸦飞不到山 。”
《漢語大詞典》:仪桥(儀橋)
桥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遂宁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今 遂宁府 譙门之外有桥曰 仪桥 ,不知何时所造,上加栏楯,道分为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谓之仪者,犹仪门也。”
《漢語大詞典》:仙峰寺
寺名。在 四川省 峨眉县 峨眉山 。古名 慈延寺 ,一名 仙峰禅院 。创建于 明 万历 间, 清 代曾重修。背负危岩,面 华严峰 ,林木葱茏,远离尘寰,深邃幽寂,盛夏如秋,有 九老洞 、 三皇台 等名胜。
《国语辞典》:书目答问(书目答问)  拼音:shū mù dá wèn
书名。清张之洞提督四川学政时,应答初学者所问而作,一说实出缪荃荪手。四卷。其书引历代著作,多达二千馀种,按四部分类,并分子目,指示门径,极便初学。近人范希曾补正,于各目之下胪列各本,颇便检查。
《国语辞典》:格老子的  拼音:gé lǎo zi de
四川地区笑骂人的口头语。通常用来表达心中不能平衡的感觉。
《国语辞典》:那个耗子不偷油(那个耗子不偷油)  拼音:nǎ ge hào zi bù tōu yóu
北方及四川人称老鼠为「耗子」。「那个耗子不偷油」比喻本性难改。《红楼梦》第九一回:「奶奶想,那个耗子不偷不油呢?他也不过怕事情不密,大家闹出乱子来不好看。」
《国语辞典》:硬是要得  拼音:yìng shì yào dé
四川方言。确实是了不起。如:「中华棒球队的表现硬是要得,令观众喝采不绝。」
《国语辞典》:保宁县(保宁县)  拼音:bǎo níng xiàn
地名。为四川省旧府名,今阆中县为其旧治。
《国语辞典》:茶马市(茶马市)  拼音:chá mǎ shì
宋明时,甘肃与四川两省边界以茶交易藩马的地方,称为「茶马市」。
《国语辞典》:蜀窑(蜀窑)  拼音:shǔ yáo
唐代四川所出的磁器。体薄质细,色白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