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彭山县(彭山县)  拼音:pé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中西部,濒泯江右岸。
《國語辭典》:沱茶  拼音:tuó chá
一种以青茶为原料,经过高温蒸压而成碗形的茶,产于云南、四川一带。
分類:云南四川
《漢語大詞典》:鹤鸣山(鶴鳴山)
山名。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西北。后汉书·刘焉传:“﹝ 张鲁 ﹞祖父 陵 , 顺帝 时客於 蜀 ,学道 鹤鸣山 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清 恽敬 《真人府印说》:“ 鲁 之祖 道陵 ,本 沛 人,隐 鹤鸣山 ,在今 四川 剑州 。”
《漢語大詞典》:青羊宫
道教观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 唐 代始建, 清 初重建。有铜制青羊、铁铸瓶等古物和 八角亭 、 青羊桥 等古迹。每年农历二月间有花会,为 成都 游览胜地。 宋 陆游 《梅花》诗:“ 青羊宫 前 锦江 路,曾为梅花醉十年。” 清 厉鹗 《小圃手植红梅始花赏以长句》:“ 青羊宫 路絳霄春,入骨阳和信息真。”亦省作“ 青羊 ”。 宋 陆游 《记梦》:“梦到 青羊 看修竹,道人告我丹将熟。”自注:“ 青羊宫 在 成都 南门外浣花道中。”
《漢語大詞典》:诺矩罗
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运,眉州青神(四川省青神县)人。一说是外国和尚,东晋时率几百弟子来中国,居住在雁荡山。例如:阿罗汉诺矩罗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沈括《梦溪笔谈》
《國語辭典》:蜀绣(蜀繡)  拼音:shǔ xiù
四川省所出产的刺绣品总称,以成都为中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刺绣品,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针法有晕针、切针、拉针等百馀种,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漢語大詞典》:升仙桥(昇仙橋)
桥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北。因 汉 司马相如 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 秦 李冰 所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 昇仙桥 ,有 送客观 。 司马相如 初入 长安 ,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 唐 岑参 《昇仙桥》:“及乘駟马车,却从桥上归。”按,一本作“ 昇迁桥 ”。或谓“迁”形近“僊”,转讹为“仙”。参阅 陈铁民 侯忠义 《岑参集校注》
《国语辞典》:灊水  拼音:qián shuǐ
河川名。位于四川省境内。参见「渠江」条。
《國語辭典》:观音土(觀音土)  拼音:guān yīn tǔ
一种白色黏土,荒年时灾民常用以充饥,能济一时之困,唯多服则凝结肠内,能致人于死。也称为「观音粉」。
分類:四川
《國語辭典》:观音粉(觀音粉)  拼音:guān yīn fěn
一种白土。荒年时灾民常用以充饥,能济一时之困,唯多服则凝结肠内,能致人于死。也称为「观音土」。
《漢語大詞典》:杜浣花
指 唐 杜甫 。 杜甫 晚年定居在 四川 浣花溪 畔,故称。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千古诗人推 杜浣花 ,其诗……如时雨一过,夭矫百物,随地而兴,生意各别,无不俱足。”又,“ 杜浣花 云:‘晚岁渐於诗律细。’又云:‘语不惊人死不休。’”
《漢語大詞典》:岷邛
古代泛指 四川省 成都 地区。 岷 ,指 岷(汶) 山郡 ; 邛 ,指 临邛 。晋书·文苑传·左思:“﹝ 左思 ﹞復欲赋三都,会妹 芬 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 张载 访 岷 邛 之事。”
《漢語大詞典》:麝香山
地名。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四十里。 唐 杜甫 《入宅》诗之二:“水生 鱼復浦 ,云暖 麝香山 。” 明 杨慎 《竹枝词》:“ 鱼復浦 边晒网去, 麝香山 上打柴回。” 清 王士禛 《蜀道驿程记》:“祠( 白帝山 三功祠 )北即 麝香山 。”
《漢語大詞典》:五蜀
指 益州 (今属 四川省 )。 汉 初于 蜀 地置 益州 ,统有五郡,故称。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香城福地之旧, 三巴 五蜀 之凑。”
分類:益州四川
《漢語大詞典》:驼肩(駝肩)
方言。旧时 四川 妇女上衣的肩部布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夹袄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不知道,因为上面罩了件干净的葱白洋布衫,袖口驼肩都是青色宽边,又系了一条宝蓝布围裙。”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三章:“她身上那件滚青布驼肩的二蓝竹布罩衫,并不比身边老妈子身上的毛蓝布夹袄新。”
《漢語大詞典》:相如台(相如臺)
汉 司马相如 的琴台。故址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唐 李白 《淮南卧病寄赵徵君蕤》诗:“朝忆 相如 臺,夜梦 子云 宅。” 王琦 注引《成都志》:“ 相如 琴臺,在城外 浣花溪 之 海安寺 南,今为 金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