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天下
【佛学大辞典】
(界名)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是也。(参见:须弥)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界名)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是也。(参见:须弥)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四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天下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大洲也。金轮圣王领四大洲。法华经序品曰:「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
【佛学常见辞汇】
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又名四天下。
(杂语)四大洲也。金轮圣王领四大洲。法华经序品曰:「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
【佛学常见辞汇】
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又名四天下。
四天上下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上即四王天,下即四洲人。
(杂语)上即四王天,下即四洲人。
四天大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四天王也。
(天名)四天王也。
四天王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即四天王所居之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须弥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三藏法数】
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能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三藏法数】
四天王天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腹。由修施、戒二种最胜福业,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界名)即四天王所居之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在须弥山腰,六欲天之第一重。
【三藏法数】
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能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三藏法数】
四天王天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腹。由修施、戒二种最胜福业,是以感报得生其中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四天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智严等译。说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告于帝释。
(经名)一卷,宋智严等译。说每月六斋日四天王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伺察众生之善恶,而报告于帝释。
四天王合行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四天王为本尊,乃攘灾厄请招福德之修法也。
(修法)以四天王为本尊,乃攘灾厄请招福德之修法也。
金光明四天王护国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曰:「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中略)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众,皆令安稳远离忧苦,增益寿命,威德具足」。
(杂语)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曰:「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中略)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众,皆令安稳远离忧苦,增益寿命,威德具足」。
梵释四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梵天,帝释天与四王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梵天、帝释天、四王天。
(天名)梵天,帝释天与四王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梵天、帝释天、四王天。
四天珠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书四点。密宗之数珠,每七颗或二十一颗,插入异类异种或同珠之小形者四颗,是非有经轨可凭,惟彼宗常诵真言以七遍或二十一遍为常规,故为其记子而加之也。
(杂名)又书四点。密宗之数珠,每七颗或二十一颗,插入异类异种或同珠之小形者四颗,是非有经轨可凭,惟彼宗常诵真言以七遍或二十一遍为常规,故为其记子而加之也。
护世四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肇曰:护世四王,各治一方,护其所部,使说恶鬼神不得侵害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做护世四天王。
(天名)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肇曰:护世四王,各治一方,护其所部,使说恶鬼神不得侵害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做护世四天王。
四天华梵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四天即四天王,皆帝释之外臣也。又称护世者,以能护持世间故也。(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兼举也。)
〔一、提头赖吒天王〕,梵语提头赖吒,又云提多罗吒,华言持国。谓能护持国土也,亦云安民,谓令人民悉得安隐也。居须弥山东黄金山。(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毗留勒叉天王〕,梵语毗留勒叉,又云毗流离,华言增长,谓能令自他善根增长也。居须弥山南琉璃山。(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三、毗留博叉天王〕,梵语毗留博叉,又云毗流波叉,华言广目。谓以其目广大过于人眼故也。居须弥山西白银山。
〔四、毗沙门天王〕,梵语毗沙门,华言多闻。谓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故也。居须弥山北水精山。
(出法华文句)
四天即四天王,皆帝释之外臣也。又称护世者,以能护持世间故也。(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兼举也。)
〔一、提头赖吒天王〕,梵语提头赖吒,又云提多罗吒,华言持国。谓能护持国土也,亦云安民,谓令人民悉得安隐也。居须弥山东黄金山。(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毗留勒叉天王〕,梵语毗留勒叉,又云毗流离,华言增长,谓能令自他善根增长也。居须弥山南琉璃山。(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三、毗留博叉天王〕,梵语毗留博叉,又云毗流波叉,华言广目。谓以其目广大过于人眼故也。居须弥山西白银山。
〔四、毗沙门天王〕,梵语毗沙门,华言多闻。谓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故也。居须弥山北水精山。
不动三昧,破四天王有
【三藏法数】
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散乱,證于不动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间,则有果报惑业等动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诸动惑业,亦得證此也。
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散乱,證于不动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间,则有果报惑业等动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诸动惑业,亦得證此也。
无色界四天
【三藏法数】
一、空处天,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二、识处天,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三、无所有处天,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四、非想非非想处天,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一、空处天,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二、识处天,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三、无所有处天,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四、非想非非想处天,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