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大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之实四大也。此四者,周遍于一切色法,故曰大。生一切色法,故名种。(参见:四大)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大是地水火风,因它们周遍于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大,又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所以叫做种。
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四大护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方之护神也。大疏八曰:「重结周界。以四大护各护一方。」义释七曰:「当知二明王二奉教四大护等,皆是此中折衡禦悔之用。」(参见:四大护院)
四大名山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也。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地藏);峨眉,火也(普贤);五台,风也(文殊);普陀,水也(观音)。」后世遂称九华峨眉五台普陀为四大名山。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其(参见:分见各山)下。
【佛学常见辞汇】
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此四大山都在中国,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大部洲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洲)
【佛学常见辞汇】
在须弥山四周有四个大洲,东边的叫东胜身洲,南边的叫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西边的叫西牛货洲,北边的叫北俱卢洲。(参见:四洲)
【三藏法数】
(亦名四洲形量,出长阿含经)
〔一、东弗于逮〕,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华言限量。大论云:由旬有三: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肘以一尺八寸为一肘。)
〔二、南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阎浮是树,提是洲名。因树立称,故名阎浮提。在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形如车箱,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有长四肘者;人寿百岁,中夭者多。
〔三、西瞿耶尼〕,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为彼多牛,以牛为货,故名牛货。在须弥山西,其土形如满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满月,人身长十六肘,人寿五百岁。
〔四、北郁单越〕,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以其土胜三洲故也。在须弥山北,其土正方,犹如池沼,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长三十二肘,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
四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住须弥山四方咸海之四大洲也。一南赡部洲Jambudvipa,旧云南阎浮提。或从林立号,或以果立名。二东胜神洲,梵云东毗提诃Pu%rvavideha,旧云东弗婆提。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三西牛货洲,梵云西瞿陀尼,旧云西瞿耶尼Aparagoda%niya,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四北瞿卢洲Uttarakuru,旧云北郁单越,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见西域记一,俱舍光记八。
【佛学常见辞汇】
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东胜身洲其状如半月形,其人身形胜故,名胜身洲;南赡部洲其状上大下小,略如吾人之面,亦称南阎浮提,阎俘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吾人的世界,即在此洲;西牛货洲其状周圆,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牛货;北俱卢洲其状方正,此洲人寿皆千岁,衣食自然,惟无佛法,故列为八难之一。
四大部经
【佛学大辞典】
(名数)禅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为四大部经。敕修清规祈祷曰:「或看藏经,或四大部经,或三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佛祖统纪四十八曰:「凭楫问道于果佛日,顿悟心旨,南渡之后,所在经藏残阙,楫以奉资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世以华严涅槃宝积珠林为四大部。」案珠林是般若之误。
【佛学常见辞汇】
禅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为四大部经。
四大天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四天王,四王天。法华经序品曰:「四大天王。」(参见:四天王)



四天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称为四天王天Caturmaha%ra%jaka%yika%s,东持国天Dhr!itara%s!t!ra,南增长天Viru%d!haka,西广目天Viru%pa%ks!a,北多闻天Dhanada,又云Vais/raman!a。长阿含经曰:「东方天王,名多罗吒,领乾闼婆及毗舍阇神将,护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毗琉璃,领鸠槃荼及薜荔神,护阎浮提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诸龙及富单那,护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罗刹将,护郁单越人。」婆沙论谓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之一。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佛学常见辞汇】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四明王也。
四大不调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人身自地水火风四大而成,此四大之调和若缺,则生四百四病。最胜王经五以四蛇喻四大。(参见:四蛇)
【佛学常见辞汇】
谓身体上地水火风不调和,系生病的别名。
四蛇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仁王经下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保养,以为乐车。」智度论十二曰:「箧中有四蛇,王敕罪人令看礼养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胜王经曰:「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背违众病生。」
四大弟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诃迦叶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为行空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辄得如愿。【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岁,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法华文句记一曰:「四大弟子者: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
【佛学常见辞汇】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四大乘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参见:四个大乘)
四大教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种墨印)
四大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谓之法华四大菩萨。又涌出品所说之上行等四菩萨也。(参见:四导师)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四大声闻
【佛学大辞典】
(名数)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也。于法华会座此四人为中根之机,此四人,于信解品得领解。于授记品受当来作佛之记。【又】弥勒下生经以迦叶,屠钵叹,宾头卢,罗云为四大声闻。(参见:四大弟子)
四大弟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诃迦叶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为行空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辄得如愿。【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岁,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法华文句记一曰:「四大弟子者: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
【佛学常见辞汇】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四大护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曼荼罗十三大院之第十三院也。为守护曼荼罗四门之金刚神。南门名金刚无胜结护,东门名无畏结护,北门名坏诸怖结护,西门名难降伏结护。青龙轨具记之。现图曼荼罗不载。
四大元无主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类集曰:「肇法师遭秦王难,临就刑说偈云: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参见:四大)
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