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轧戏(轧戏)  拼音:gá xì
演员同时接了许多部戏,四处奔波拍戏或录影,称为「轧戏」。如:「那位影星忙著轧戏,健康因而亮起了红灯。」
《国语辞典》:走唱  拼音:zǒu chàng
1.一种曲艺表演的形式。表演者边唱边舞,有大动作的走场,故称为「走唱」。如北平的莲花落、天津的荡调、东北的二人转等曲种。
2.四处游走卖唱。如:「那位走唱艺人的美妙歌声,终于得到赏识,发行了唱片。」
《国语辞典》:大喇叭  拼音:dà lǎ bā
1.乐器名。西洋铜管乐器土巴号(Tuba)的俗称。西元1835年德国人魏普莱希特所发明。音色低沉深厚,是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低音乐器。如:「大喇叭音色低沉深厚,使人回肠荡气。」也称为「大号」、「低音大喇叭」、「低音号」。
2.比喻喜欢四处张扬、到处说人閒话的人。如:「他是同事们公认的大喇叭,有什么秘密千万别告诉他。」
《国语辞典》:巴拽  拼音:bā zhuài
东拉西扯,有勉强、四处张罗的意思。《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严列宿巴拽做了一领明青道袍,盔了顶罗帽,买了一双暑袜镶鞋,穿著了去迎娶媳妇。」
《国语辞典》:拉票  拼音:lā piào
竞选时,四处拉拢关系、争取票源的一种行为。如:「候选人的拉票方式,真是花样百出。」
《国语辞典》:斑斑点点(斑斑点点)  拼音:bān bān diǎn diǎn
斑点很多,四处分布的样子。如:「这生锈了的古铜镜,斑斑点点,古意盎然。」《镜花缘》第八回:「唐敖进前细看,只见其形似鸦,身黑如墨,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斑斑点点,有许多花纹,都在那里啄石,来往飞腾。」
《国语辞典》:波开浪裂(波开浪裂)  拼音:bō kāi làng liè
波浪冲击岩石溅开的样子。比喻四处逃逸。《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洪秀全演义》第四九回:「不多时,李秀成大军掩至,清兵皆如波开浪裂,太平人马皆大叫:『休走了曾国藩!』」
《国语辞典》:转一转(转一转)  拼音:zhuàn yī zhuàn
四处走动一下。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这里转一转如上思乡岭,我这里步一步似入琉璃井。」元。秦𥳑夫《剪发待宾》第二折:「清早,我不发这钞出去,你转一转来取。」
分类:四处走动
《国语辞典》:到处为家(到处为家)  拼音:dào chù wéi jiā
居所不定,以四处为家。如:「他漂泊流浪,到处为家。」
《国语辞典》:东奔西跳(东奔西跳)  拼音:dōng bēn xī tiào
形容四处奔跑跳动的样子。如:「公园里有许多小孩在草地上东奔西跳,玩得非常高兴。」
《国语辞典》:东躲西逃(东躲西逃)  拼音:dōng duǒ xī táo
四处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极,避之唯恐不及。也作「东躲西跑」。
《国语辞典》:东走西移(东走西移)  拼音:dōng zǒu xī yí
四处走动。元。高安道〈哨遍。十载寒窗套。一煞〉:「每日闲淘气。子索行监坐守,谁敢东走西移。」
《国语辞典》:查三访四(查三访四)  拼音:chá sān fǎng sì
四处探访查看。《红楼梦》第七二回:「饶这样,天天还是查三访四,自己再不肯看破些,且养身子。」
《国语辞典》:落尘量(落尘量)  拼音:luò chén liàng
地壳物质四处飞散引起落尘的数量。如:「陨石掉落时引起的落尘量必定很大。」
《漢語大詞典》:蜂溃(蜂潰)
像蜂群四处飞散那样逃亡。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彼冻馁所迫,未闻肆毒,吾因而抚之,冀其返善。若首唱其恶,彼畏彰闻,则怀疑蜂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