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75,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应器
覆器
简器
宝器
洒水器
根身器界
二种非器──闻经二种非器
三义──器世间说法有三义
五人非器
二乘非器
众生非器
器世间清净
地配器世间
器世间境
佛类词典(续上)
应量器应器
覆器
简器
宝器
洒水器
根身器界
二种非器──闻经二种非器
三义──器世间说法有三义
五人非器
二乘非器
众生非器
器世间清净
地配器世间
器世间境
应量器
【佛学大辞典】
(物名)铁钵也。与应器同。
【佛学常见辞汇】
铁钵。(参见:钵)
(物名)铁钵也。与应器同。
【佛学常见辞汇】
铁钵。(参见:钵)
应器
【佛学大辞典】
(物名)铁钵也。比丘之食器。梵语,钵多罗Pa%tra,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谓应法之食器也。又应受人供养者所用之食器也。又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二之三曰:「钵是梵言,具云钵多罗,此翻应器,应量之器,对法为名。准章服仪云:堪受供者用之,名当应器,此即对人为目。或处说云:量腹而食,故云应器。即对食为名。」名义集七曰:「钵多罗,此云应器。发轸云:应法之器也。」楞严义疏一上曰:「钵多罗,此云应量器,色与体量,皆应法度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应量器,即比丘乞食时所用的铁钵。(参见:钵)
(物名)铁钵也。比丘之食器。梵语,钵多罗Pa%tra,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谓应法之食器也。又应受人供养者所用之食器也。又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二之三曰:「钵是梵言,具云钵多罗,此翻应器,应量之器,对法为名。准章服仪云:堪受供者用之,名当应器,此即对人为目。或处说云:量腹而食,故云应器。即对食为名。」名义集七曰:「钵多罗,此云应器。发轸云:应法之器也。」楞严义疏一上曰:「钵多罗,此云应量器,色与体量,皆应法度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应量器,即比丘乞食时所用的铁钵。(参见:钵)
覆器
【佛学大辞典】
(譬喻)转覆之器,虽注水而水不入,以喻无惭无愧之人心既转覆,则道法不入也。智度论十五曰:「佛子罗云,其年幼稚未知慎口。人来问之:世尊在否?诡言不在。若不在时,诡言佛在。有人白佛。佛语罗云:于澡盘取水与吾洗足。说已,语言覆此澡盘。如敕即覆。佛曰:以水注之。注已。问曰水入中否?答曰:不入。佛语罗云:无惭愧人,以妄语覆心,道法不入,亦复如是。」释门归敬仪上曰:「覆器之喻,尘露于目前。」
(譬喻)转覆之器,虽注水而水不入,以喻无惭无愧之人心既转覆,则道法不入也。智度论十五曰:「佛子罗云,其年幼稚未知慎口。人来问之:世尊在否?诡言不在。若不在时,诡言佛在。有人白佛。佛语罗云:于澡盘取水与吾洗足。说已,语言覆此澡盘。如敕即覆。佛曰:以水注之。注已。问曰水入中否?答曰:不入。佛语罗云:无惭愧人,以妄语覆心,道法不入,亦复如是。」释门归敬仪上曰:「覆器之喻,尘露于目前。」
简器
【佛学大辞典】
(杂语)简择弟之器非器也。
(杂语)简择弟之器非器也。
宝器
【佛学大辞典】
(杂名)宝玉之器也。维摩经弟子品曰:「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杂名)宝玉之器也。维摩经弟子品曰:「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洒水器
【佛学大辞典】
(物名)容洒水之器物。
(物名)容洒水之器物。
根身器界
【佛学常见辞汇】
根身即六根身体,为众生的正报;器界又名器世间,即国土器物等,为众生的依报。
根身即六根身体,为众生的正报;器界又名器世间,即国土器物等,为众生的依报。
二种非器──闻经二种非器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二乘非器〕,谓佛说华严经时,一切二乘根器狭劣,不能听闻。故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名二乘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众生非器〕,谓一切邪见众生,无信心故,非其根器,虽闻此经,闻即生谤,而堕恶道,是名众生非器。
(出华严经疏)
〔一、二乘非器〕,谓佛说华严经时,一切二乘根器狭劣,不能听闻。故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名二乘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众生非器〕,谓一切邪见众生,无信心故,非其根器,虽闻此经,闻即生谤,而堕恶道,是名众生非器。
三义──器世间说法有三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约通力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三、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教,故名约显理说。
(出华严经疏)
〔一、约通力说〕,约,犹依也。谓佛以神通力,令诸世间无情之物,皆能说法,故名约通力说。
〔二、约融通说〕,谓依报之土,正报之身,性本融通,身既说法,土亦能说;即一说一切说,故名约融通说。
〔三、约显理说〕,谓菩萨触对诸境,皆能了知。如对色即显质碍、缘生、无常等义;触类成教,故名约显理说。
五人非器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此五人皆非受道之器也。
〔一、无信非器〕,谓有众生,溺于邪见,闻于大经而生疑谤,堕诸恶道,是为无信非器。
〔二、违真非器〕,谓有众生,心自违真逐妄,依傍经法,以求名利,不净说法,集诸邪行,是为违真非器。
〔三、乖实非器〕,谓有众生,乖于实道,多无正见,但依言取文,随声取义,超情至理,不入于心,是为乖实非器。(超情至理者,谓超越情量至极之理也。)
〔四、狭劣非器〕,华严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为狭劣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五、守权非器〕,谓三乘共教诸菩萨等,随宗所修,行布行位权小之法,不信圆融具德之道,是为守权非器。(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共教者,三乘共学般若之教也。随宗者,随三乘所宗之法也。行布行位者,谓行列排布行位之次第也。)
(出华严经疏)
谓此五人皆非受道之器也。
〔一、无信非器〕,谓有众生,溺于邪见,闻于大经而生疑谤,堕诸恶道,是为无信非器。
〔二、违真非器〕,谓有众生,心自违真逐妄,依傍经法,以求名利,不净说法,集诸邪行,是为违真非器。
〔三、乖实非器〕,谓有众生,乖于实道,多无正见,但依言取文,随声取义,超情至理,不入于心,是为乖实非器。(超情至理者,谓超越情量至极之理也。)
〔四、狭劣非器〕,华严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为狭劣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五、守权非器〕,谓三乘共教诸菩萨等,随宗所修,行布行位权小之法,不信圆融具德之道,是为守权非器。(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共教者,三乘共学般若之教也。随宗者,随三乘所宗之法也。行布行位者,谓行列排布行位之次第也。)
二乘非器
【三藏法数】
谓佛说华严经时,一切二乘根器狭劣,不能听闻。故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名二乘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谓佛说华严经时,一切二乘根器狭劣,不能听闻。故出现品云:一切二乘,不闻此经,何况受持,故虽在座,如聋如瞽;是名二乘非器。(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众生非器
【三藏法数】
谓一切邪见众生,无信心故,非其根器,虽闻此经,闻即生谤,而堕恶道,是名众生非器。
谓一切邪见众生,无信心故,非其根器,虽闻此经,闻即生谤,而堕恶道,是名众生非器。
器世间清净
【三藏法数】
谓世界如器,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故名器世间。谓彼安养国土,广大无边,如太虚空,清净光明,如日月轮,具足珍宝庄严,是名器世间清净。
谓世界如器,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故名器世间。谓彼安养国土,广大无边,如太虚空,清净光明,如日月轮,具足珍宝庄严,是名器世间清净。
地配器世间
【三藏法数】
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地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情众生所依,故以地配器世间也。
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地有含藏之能,亦有负载之义,而为世界所依;十方世界无边刹土,亦为一切有情众生所依,故以地配器世间也。
器世间境
【三藏法数】
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从第八识转相而成现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故名器世间境。
世界如器,名器世间。谓从第八识转相而成现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故名器世间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