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90 【介绍】: 宋僧。漳州龙溪人,俗姓陈,字器之。工诗。尝住明州育王山。仁宗皇祐中,召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住持京师净因院。一时显宦名流,争与缔交。英宗治平中,乞归,渡江入四明,郡守迎住天童,建大阁曰宸奎,苏轼为撰碑。
全宋诗
释怀琏,俗姓陈,字器之,小字泗州,人称琏三生,漳州(今属福建)人。初师事南昌石门澄禅师,为青原下十世。后为庐山讷禅师掌书记。仁宗皇祐二年(一○五○)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赐号大觉禅师。英宗治平中乞还山,归老于浙江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人为建宸奎阁,藏仁宗所赐诗颂,苏轼为之记。年八十馀卒。《禅林僧宝传》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九三○
怀琏(一○○九——一○九○),字器之,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陈氏子。少年为僧,长参泐潭澄得法。复依圆通讷,为其记室。又曾住衡岳三生藏有年,丛林称之为琏三生。皇祐中,住庐山,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赐号大觉禅师。治平三年乞归,少留于金山、西湖,而入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后建大阁曰宸奎,藏历代皇帝所赐御札什物。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二。见苏轼《宸奎阁碑》,《五灯会元》卷一五,《释氏稽古略》,《释氏资鉴》卷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八
禅师名怀琏。字器之。漳州陈氏子也。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求得之。故其小字泗州。幼有远韵。聪慧绝人。长为沙门。工翰墨声称甚著。游方爱衡岳胜绝。馆于三生藏有年。丛林号琏三生。闻南昌石门澄禅师者。五祖戒公之嫡子也。往拜谒。师事之十馀年。去游庐山圆通。又掌书记于讷禅师所。皇祐二年正月。有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二月十九日。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斋毕传宣。效南方禅林仪范。开堂演法。又宣左街副僧录。慈云大师清满。启白倡曰。帝苑春回。皇家会启。万乘既临于舜殿。两街获奉于尧眉。爰当和煦之辰。正是阐扬之日。宣谈祖道。上副宸衷。问答罢乃曰。古佛堂中曾无异说。流通句内诚有多谈。得之者妙用无亏。失之者触途成滞。所以溪山云月。处处同风。水鸟树林。头头显道。若向迦叶门下。直得尧风荡荡。舜日高明。野老讴歌。渔人鼓舞。当此之时。纯乐无为之化。焉知有恁么事。皇情大悦。与琏问答诗颂。书以赐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书献偈。乞归老山中。偈曰。千簇云山万壑流。归心终老此峰头。馀生愿祝无疆寿。一炷清香满石楼 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不许。修撰孙觉莘老。书问宗教。琏答之书。其略曰。妙道之意。圣人尝寓之于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坏。礼义亡。然后奇言异术。间出而乱俗。迨我释迦入中土。醇以第一义示人。而始末设为慈悲。以化众生。亦所以趣时也。自生民以来。淳朴未散。则三皇之教简而素春也。及情窦日凿。则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时与世异。情随日迁。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昔商周之诰誓。后世学者。有所难晓。彼当时人民。听之而不违。则俗与今如何也。及其弊而为秦汉也。则无所不至。而天下有不忍愿闻者。于是我佛如来。一推之以性命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有四时循环。以生成万物。而圣人之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犹是而已矣。至其极也。皆不能无弊。弊迹也。道则一耳。要当有圣贤者。世起而救之也。自秦汉至今。千有馀岁。风俗靡靡愈薄。圣人之教裂而鼎立。互相诋訾。不知所从。大道寥寥莫知返。良可叹也。琏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钵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 上嘉叹久之。琏居虔服玩。可以化宝坊也。而皆不为。独于都城之西。为精舍。容百许人而已。有晓舜禅师。住栖贤。为郡吏临以事民其衣。走依琏。琏馆于正寝。而处偏室。执弟子礼。甚恭。王公贵人来候者。皆怪之。琏具以实对曰。吾少尝问道于舜。今其不幸。其可以像服。二吾心哉。闻者叹服 仁庙知之。赐舜再落发。仍居栖贤寺。治平中。琏再乞还山坚甚 英宗皇帝留之不可。诏许自便。琏既渡江。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于四明之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之人。相与出力。建大阁藏所赐诗颂。榜之曰宸奎。命翰林学土兼侍读端明殿学士苏轼。为之记。时京师始建宝文阁。诏取其副本藏焉。琏归山二十馀年。年八十二。无疾而化。 赞曰。琏公生长于寒乡。栖迟于荒远。钵饭布衲。若将终身。一旦道契 主上。名落天下。而能焚龙脑。让正寝。非其素所畜养。大过于人者。何以至是哉。至于与士大夫论宗教。则指物连类。折之以至理。使其泮然无疑。则亦知为比丘之大体者欤。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马良器,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为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保大军节度掌书记(《金石萃编》卷一三四《大宋重修北岳庙记》)。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通判台州(《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三)。
张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四年(1067)任道州知州。
潘良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八年(1075)官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熙宁九年(1076)9月并冲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5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器资。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任幕职官。所著《诗义》为王安石见重,补国子直讲。为监察御史里行,陈时政十事。论不当以宦者主兵。历江西转运判官、京西提点刑狱。哲宗元祐为中书舍人。反对以“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落职知徐州。哲宗亲政,权吏部尚书。后知江州。有《鄱阳集》等。
全宋诗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校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清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九六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国子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以馆阁校勘为江西转运判官,改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擢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人。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权吏部尚书。绍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绍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著有《易义》、《诗义》。另有《鄱阳集》十二卷(存),皆诗。见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20 【介绍】: 宋信安人,字器博。善鼓琴、隶书。筑室钱塘西湖上,间弈棋以自娱,士之萧散旷达者往往从之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125 【介绍】: 宋大名人,字器之,号元城。刘航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论事刚直,历劾章惇、蔡确、范纯仁。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用事,累贬英州安置,徙梅州,欲置之死,会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等。
全宋诗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号读易老人(《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二引《古藤志》),学者称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一○八八),擢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五年,提举崇福宫(同上书卷四四七)。六年,召为中书舍人、枢密都承旨(同上书卷四五四)。八年,出知真定府(同上书卷四八四)。忤章惇,连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移梅州(同上书卷五○○),历衡及鼎。徽宗即位,知郓州、真定府。为曾布、蔡京所忌,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后定居宋都。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有《语录》二卷、《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有《元城尽言集》十三卷传世。《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五三四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登熙宁六年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擢右正言,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六年,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初,章惇用事,忌恶之,累加贬黜,安置英、梅等州,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徽宗即位,起知郓州、真定府。蔡京既相,又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城。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后谥忠定。著有《尽言集》及《元城语录》等。《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璞,字器之,南平(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清嘉庆《南平县志》卷一三)。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分宁县(清乾隆《南昌府志》卷三四)。徽宗崇宁中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三)。
杨器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符三年(1100)任岳州知州。
詹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器之。哲宗绍圣间知惠州,从苏轼游。钦宗靖康间官于京师。张邦昌迫以伪命,不受,逃归行在。高宗即位,召对,奏兵事甚详,擢太常丞,迁祠部员外郎。
陈公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三年(1121)任福建路提举常平茶盐等事。
程不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二年(1120)任广德军知军。
程大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王绾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王绾,字国器,无为军庐江(今安徽庐江)人。大观三年登进士第。建炎二年除秘书监丞,迁考功员外郎。绍兴四年高宗北征,绾为随驾扈从,不果行,留临安府。五年二月以直徽猷阁知漳州。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二之一四、职官一○之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一、八五,《南宋馆阁录》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6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寿玉,一字国器。楼异子。以父荫为婺州幕职官。除于潜令,以课最闻。历邵州通判、提举福建市舶、荆湖转运判官,迁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累官至朝议大夫,所至多著声绩。致仕后,于乡置义庄以济族中之贫者。有《耕织图诗》。
全宋诗
楼璹(一○九○~一一六二),字寿玉,一字国器,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异子。以父任入婺州幕。高宗绍兴初知于潜县,五年(一一三五),通判邵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除行在审计司。为十五年,福建市舶使,荆湖北路、南路转运使。二十五年,知扬州,兼淮南路转运使(《攻愧集》卷七六《跋扬州伯父耕织图》、《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十六年,主管台州崇道观,致仕。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宋史翼》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楼璹(一○九○——一一六二),字寿玉,一字国器,明州鄞(今属浙江宁波)人,异子。以父荫佐婺州幕。绍兴三年知于潜县,五年擢邵州通判,历广南、福建提举市舶,荆湖北路、南路、淮南路转运判官。二十五年知扬州,权兼管运司事。二十六年罢任,提举宫观。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官至朝议大夫。见楼钥《攻愧集》卷七六《跋扬州伯父耕织图》,《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六、九六、一七○,《宋史翼》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