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2,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涤器
凶器
主器
青云器
宝器
器度
器重
远器
农器
不器
形器
彝器
抱器
器皿
守器
《國語辭典》:涤器(滌器)  拼音:dí qì
洗涤杯盘碗碟等器物。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生纽得相如涤器,强教他卓氏当垆。」
《國語辭典》:凶器  拼音:xiōng qì
1.丧葬用的物品。《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唐。白行简《李娃传》:「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
2.兵器。《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后汉书。卷三十一。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3.行凶时所用的器具。《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凶器人證俱全,却不怕他不认了。」
《國語辭典》:主器  拼音:zhǔ qì
器,祭器。主器指主管宗庙祭器的人。《易经。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后以主器为长子的代称。《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古者,国君年十五而生子。今君内主尚虚,异日主器何望?非所以重宗庙也。」
《漢語大詞典》:主鬯
(1).主掌宗庙祭祀。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下:“逮余主鬯之日,实乃秉钧之秋。”
(2).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孔颖达 疏:“震卦施之於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於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於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鬯”。 唐 柳宗元 《贺践祚表》:“主鬯彰孝恭之美,抚军著神武之功。”旧唐书·玄宗纪上:“ 平王 有圣德,定天下,又闻 成器 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羣心。”
《漢語大詞典》:青云器(青雲器)
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文选·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秉生民秀。” 李善 注:“青云,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青云器,高大者也。”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嚮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仇兆鳌 注:“ 颜延之 《五君咏》‘ 仲容 青云器’,言其器之高远;此云‘谁是青云器’,叹贵者未必贤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嗟尔青云器,徘徊将焉如?”
《漢語大詞典》:宝器(寶器)
(1).指象征王位的祭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左传·庄公二十年:“秋,王及 郑伯 入于 鄔 ,遂入 成周 ,取其宝器而还。”史记·晋世家:“ 曲沃 武公 伐 晋侯 緡 ,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 周釐王 。”后汉书·皇甫嵩传:“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宝器转输於 临淄 ,遗种逃魂於 莒墨 。”
(2).泛指珍贵的器物。史记·龟策列传:“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 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盌谓 伯仁 曰:‘此盌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无限天人持宝器,瑠璃鉢饭似真珠。”云笈七籤卷一一八:“观前江内往往夜有光从水出……众人瞻之,以为有宝器之物。”
《國語辭典》:器度  拼音:qì dù
器识风度。《晋书。卷九六。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传》:「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北史。卷一○○。序传》:「幼好学,性沉敏宽和,美器度。」
《國語辭典》:器重  拼音:qì zhòng
重视其才能。《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花月痕》第四回:「得以专筹各道军饷,此皆韩荷生一力赞成,经略所以十分器重。」
《漢語大詞典》:远器(遠器)
(1).远大的器度。新唐书·房琯传:“ 琯 有远器,好谈 老子 、浮屠法,喜宾客,高谈有餘,而不切事。”
(2).谓有才能、能担当大事的人。 宋 程颐 《上谷郡君家传》:“ 姜应明 者,中神童第,人竞观之。夫人曰:‘非远器也。’后果以罪废。”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夙惠:“ 王文恪公 年十二能诗……识者知其为远器。”
(3).远程武器。《荡寇志》第一○九回:“猿臂兵进到分际, 希真 传令教住,只将枪炮弓矢等远器,雨点价打去, 梁山 兵飞速遁逃。”
《漢語大詞典》:农器(農器)
农用器具。《韩诗外传》卷九:“铸库兵以为农器。”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销我长剑,归为农器。” 宋 陈造 《布穀行》:“输租质农器,有袴那解新。” 梁斌 《红旗谱》三一:“每逢集日……有木活铁活、农器家具、匹头苇席,要什么有什么。”
《國語辭典》:不器  拼音:bù qì
不止一种器物之用。比喻用途广大,对人则指多才多艺。《论语。为政》:「君子不器。」三国魏。何晏。集解:「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
《漢語大詞典》:形器
(1).物质;物体。与精神相对。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澄精神於玄一者,则形器可忘。” 宋 薛季宣 《答陈同甫书》:“且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
(2).指有形的器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
(3).指人的形体。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夫貌望丰伟者不必贤,而形器尪瘁者不必愚。”
(4).犹外形,外表。 宋 苏轼 《赐韩绛上第三表乞致仕不允断来章诏》之二:“朕待卿於形器之表,而卿自处於绳墨之内,未为得也。”
《國語辭典》:彝器(彞器)  拼音:yí qì
古代宗庙常用祭器的总称。《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漢語大詞典》:抱器
《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后以“抱器”喻怀才待时,不苟求名利。 唐 唐彦谦 《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宋 苏舜钦 《投匦疏》:“此非唯藴才抱器者幸甚,实亦天下之幸甚也。”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血》:“正是抱器待时,怀才未试。” 黄人 《〈清文汇〉序》:“当定鼎之时,山泽遗耇,抱器陈畴,綦多宾服。”
《國語辭典》:器皿  拼音:qì mǐn
盛东西的器具。《大戴礼记。保傅》:「天子自为开门户,取玩好,自执器皿。」《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漢語大詞典》:守器
(1).守护国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杜预 注:“名,爵号;器,车服。”
(2).指所守护的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宣子 謁诸 郑伯 , 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二象垂则,三星丽天。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齐武帝诸子等传论:“守器之重,邦家所冯,观 文惠 之在东储,固已有亏令德,向令负荷斯集,犹当集於祸败。”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然圣人千虑,失於知子,以正万国,轻易元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兆乱之萌,於是乎在。”旧唐书·燕王忠传:“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谓保持本来的器质。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