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迪之,号琼圃。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崇祯中,官国子司业,侍经筵。官至詹事府谕德。有《媚笔泉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迪之,桐城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历中允谕德有媚笔泉集
维基
倪嘉善(?—1634年),字迪之,号琼圃,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太仆倪应眷第四子。天启元年(1612年)辛酉科乡试三十一名,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父应眷以忤珰归,嘉善亦请假养亲。崇祯元年,授翰林院检讨,廷对疏论君德甚悉,遇朝鲜擅废其主,上命草檄讨之。二年(1629年)迁国子监司业,皇帝幸太学,命坐讲易泰卦,倍深眷注。三年升右中允,六年典试顺天乡闱,釐文体,振风气,一时称为得人。尝侍经筵,进讲益者三友,上问孰为益,孰为损,对曰:「尧舜为益,非尧舜即为损。」天子为之加敬。升右谕德,后以忧劳成疾,卒于京邸。
姚应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姚应嘉,号镜初,浙江绍兴府会稽县民籍山阴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任行人,天启元年擢贵州道御史。三列台班,一按漕运,亲历水道,免数省雇船之烦。一巡八闽,以淡漠风示下僚,所推毂皆一时循吏。一点刷京畿,积案尽剔。时魏、崔播焰,应嘉卓然自立,特建二疏,一曰圣政综核方严,群工仰承未恪;一曰招权纳贿者为败伦之由,扫门入户者与冰山俱尽。疏入,魏崔矫旨削夺,不为色阻。崇祯践阼,召还原职,不为色喜。任太常,典祀蠲洁;任大理寺卿,多所平反。应嘉自幼端重,赋性耿介,六经子史及周程张朱性理诸书,无不经究。事亲纯孝,居乡三十载,始终如寒素,有简身靡及之怀,享年九十有三,群推为三达尊,良不诬也。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履嘉,字原礼,号存峰,嘉兴人。万历庚戌进士,累官湖广参政。有《西归杂咏》。
维基
丘履嘉(1584年—16世纪—?),字原礼,号存峰,浙江嘉兴县籍,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官员。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浙江乡试第七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二百三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五名进士。工部观政,三十九年授河南商丘县知县,四十三年本省同考,四十四年升礼部主事,四十六年丁外艰。服阕,起复祠祭司主事,天启四年(1624年)与吏部考功主事孙昌龄主考甲子科陕西乡试,升礼部员外郎,六年十月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管驿传道。
王昌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上海人,字嘉侯。万历四十三年举人。屡应会试不第,遂绝意进取,闭门读书。晚年筑室松原,门无杂宾,广堂宏敞,前列图书,后陈女乐。著有《全史详要》。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尔嘉,字锡之,号佘峰,南直隶松江府青浦县人。少爱佘山之胜,遂自号佘峰。青浦县学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浙江东阳县知县,行取,擢兵部主事,天启元年往浙江募兵,晋职方司郎中,当考选,疏救刘光复,荐邹元标,执政惮之,与尚书崔呈秀忤,出为浙江右参政、分守宁绍道,升本省按察使,崇祯元年升右布政使,卒官。墓在佘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人,字江左。以二十余年之力,博为采摭,于万历、崇祯间编成《香乘》。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顾嘉舜(1578--1640)字虞工,一字黄工,号固庵,别号视斋。明无锡人。云曾长子。天启元年(1621)副贡生。为人方严有气骨,尝与诸友论文,有贵人过访,谢弗见。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嘉遇(1578年—1633年),字时隆,号鼎衡,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丘县人。刘嘉遇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出任偃师县知县,释放被冤枉的三十多人。升任户部主事,请求外任看望父母,很快父亲就去世了;服阕后补任兵部武库司主事,监督山海关军需及查催天津卫船只,屡有勋绩。升官本部职方司员外郎未任,转升职方协理清册郎中。崔呈秀夺情为兵部尚书,刘嘉遇说:「不祥(死亡)之身,怎可以突然升任枢密!」令对方愤恨,但他怡然而处,适逢明熹宗驾崩得免祸。崇祯四年(1631年)他任职陕西参政,升为山东按察使;五年(1632年)五月却降为山西副使,怀隆兵备道。次年去世,年五十六。

人物简介

黔诗纪略补卷上
禾嘉,字献之,一字有谷,号少鹤,别号蜕虚道人,新添卫人,仕履具莫氏《纪略》。田按:献之官祁门教谕,摄婺源县事,与县人余绍祉善,所著《青萝集》,绍祉序之。又有《澹园集》《黄山游纪》。(闵麟嗣《黄山志》:邱禾嘉,天启间为祁门学博,游黄山,叹曰:“大丈夫得志,当令天下诸侯膝行而前;功成身退,把茅盖头,老是山中,足矣,安能寂寂守此冷毡耶?”去任甫三年,果以军功开府辽左。)献之以一孝廉开府关外,其战略互有利钝,天下皆知之,而其诗文专集,则虽乡人,莫能纪其名也。余从《黄山志》得诗四章,又从《晚闻堂集》得知其集名,以俟后之搜罗文献者庶几遇之。
青萝集·余绍祉序
尝爱古人身兼数业,如李供奉,一风流词客耳,而通于剑术;张桓侯,一武夫耳,而长于八分。嘉靖间,倭夷入寇,少保胡公以直指受节钺,破阵先登,老将材官,为之避舍,天下奇之,第奇其儒而武也,而未尝以诗名。予尝拿舟桐江,拜严先生祠,见胡公诗有“功成只合师冯异,身退还应学子陵”之句,始叹天下之奇公者未能悉公之奇也。公以虚怀好士重天下,恨予生晚,不得与文长、仲房诸君颉颃幕下,乃今幸见知于邱先生。先生之奇,不在胡公下,而为诗过之。予之才,不敢仰视徐、王诸君,而与先生遇合之奇亦过之。先生,黔中世家子,安酋逆命,先生以孝廉募义兵,破之于新添卫,事闻,当宁欲以斗大金印酬先生,先生固辞不受,潇然挈一毡来领青萝山色。天下之奇先生,犹奇胡公也。予邂逅先生于众人中,先生望而知我,遂授予《青萝集》一卷。读其壮处,则五更鼓角;其悲处,则九月边声;其幽处,则泉声咽石;其冷处,则枫落吴江;其爽处,则西山朝气;其澹处,则河汉微云。若诗若文,并有一段慷慨之气,如幽燕侠少年,顾盼伟如。其视胡公桐江矶头一片石,不啻过之矣。

人物简介

维基
余合中(1579年—?年),字子嘉,号初泰,直隶池州府铜陵县(今安徽省铜陵县)大通人,军籍。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府乡试三十九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名,第三甲第十名进士。户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十四年行取,暂拟工部主事,四十六年考选,拟山东道监察御史。天启初巡视漕运,二年(1622年)三月巡按湖广,八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五年十月起复福建道御史,六年闰六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九月乞休,加大理寺少卿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正甫。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由保定推官迁礼部主事。万历四十七年,辽东兵败,连疏力攻方从哲及其党,时论快之。天启时,被党人诬劾,除名。左光斗入狱,受累论徒,愤恨死。
维基
夏嘉遇(1579年—?),字正甫,号绳北,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丁酉应天府乡试三十五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六十六名,廷试三甲二十五名进士。吏部观政,授直隶保定府推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用治行征取考选。当擢谏职,改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魏忠贤当权时,魏大中向夏嘉遇为自己的老师谢应祥谋官,魏广微指使御史陈九畴上疏弹劾,上言:「应祥尝任嘉善知县,与魏大中谊属师生,大中为师出力,私托选郎夏嘉遇,谋任是缺,徇私当斥」,魏大中、夏嘉遇上疏自辩,同时揭露陈九畴的恶行,魏忠贤假传圣旨,将三人全部罢免,又将赵南星贬出京外。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八
嘉,字子复,原名景亨,字孟雍,秀水人。万历己未进士。历官山西佥事
维基
仲嘉,原名仲景亨,中举后改名嘉。字孟嘉,号子服,浙江嘉兴府秀水县籍,吴江县人。居秀水盛泽镇。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五十七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山东昌乐知县,丁忧归。服除,补福建建宁知县,升工部营膳司主事,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春秋二次科考阅卷。晋职方司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孚于,或作孚千。钱薇孙。天启元年以国子监生中顺天副榜。晚选授福建松溪知县。尝劾魏忠贤十大罪,其疏为世人传诵。自闽返里后卒。有《松龛剩稿》。
槜李诗系·卷十九
嘉徵字孚于,海盐人。天启辛酉顺天乡试,以国子监生中副榜,抗疏劾魏珰十大罪。晚选授松溪知县。还自闽,卒于里。有松龛剩稿。
田唯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田唯嘉(1581年—1648年),字陆海,直隶饶阳县人。万历丙辰进士,崇祯间官至吏部尚书。田唯嘉自幼从父入学,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初任河南项城县知县,未一载,调任祥符县,因政绩卓著,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考选,授候补御史,三年二月补江西道监察御史。其“弹劾不避权贵”,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两浙巡盐差竣赴京违限,遭魏忠贤阉党构陷削职。崇祯初年,起为山东道御史,五月巡按应天府,升太仆寺少卿,崇祯八年(1635年)七月迁吏部右侍郎,调左侍郎。十年二月,清军入关,京师戒严,田唯嘉守正阳门有功,升任吏部尚书。崇祯十一年三月初六日被劾罢官,归隐饶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派县令至饶阳。田唯嘉等人杀县令,不久清军入关,田唯嘉派其子献城于多尔衮。清廷起用田唯嘉,其托病推辞,不久病卒。葬于饶阳东留吾村。
吉孔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洋县人。幼时曾向巡按御史诉父冤,父因得释,以孝闻。崇祯三年中举人。授宁津知县。治政严明,累迁顺德知府。十五年清兵临城,拒守,力屈城破,与妻、子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