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吁嗟  拼音:xū jiē
有所感触的嗟叹词。《文选。潘岳。西征赋》:「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唐。皮日休〈橡媪叹〉:「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國語辭典》:嗟乎  拼音:jiē hū
表示感叹的发语词。《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分類:叹词感叹
《漢語大詞典》: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分類:叹词
《國語辭典》:咨嗟  拼音:zī jiē
1.叹息。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儒林外史》第一回:「那官咨嗟叹息了一回,仍旧捧诏回旨去了。」
2.赞叹、叹赏。《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群公百寮,莫不咨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
分類:赞叹叹息
《國語辭典》:嗟夫  拼音:jiē fú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于一句之前。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國語辭典》:嗟嗟  拼音:jiē jiē
1.表赞叹的语气词。《诗经。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2.表悲叹的语气词。《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3.拟声词。形容水流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漢語大詞典》:咄嗟
犹呼吸之间。谓时间仓卒;迅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復彫枯。”北齐书·李浑传:“若简练驍勇,衔枚夜袭,径趣营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间,便可擒殄。” 元 乔吉 《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曲:“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 蒋 接连问了两次,我于咄嗟之间,终没有可能提出任何人来。”
《國語辭典》:咄嗟  拼音:duò jiè
1.叹息。《抱朴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宋。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吾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2.片刻之间。《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俛仰生荣华,咄嗟复彫枯。」《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三汤十菜,添案小吃,顷刻间,摆满了桌子,真个咄嗟而办。」
3.呵叱、怒吼。宋。苏辙 三国论:「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吒,奋其暴怒。」
《國語辭典》:叹嗟(歎嗟)  拼音:tàn jiē
叹气。《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此身不幸堕烟花,最苦春来越叹嗟。」也作「叹吁」。
《韵府拾遗 麻韵》:堪嗟
罗邺诗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吴宽诗料知刻本来广右醉笔漫灭犹堪嗟
《國語辭典》:嗟吁  拼音:jiē xū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嗟吁!嗟吁!教咱何处居?则不如趁早归山去。」
分類:伤感长叹
《漢語大詞典》:嗟咨
慨叹。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晨帝所’。” 元 杨果 《翠裙腰·绿窗愁》套曲:“有客持书至,还喜却嗟咨。” 明沈鲸《双珠记·珠传女信》:“今日里骨肉驩虞,相庆幸,免嗟咨。” 张际亮 《石亭》诗:“谁能罪真宰,蒿目空嗟咨。”
分類:慨叹
《國語辭典》:嗟叹(嗟嘆)  拼音:jiē tàn
1.赞美。《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感叹、叹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平之嗟叹不已,道:『尊兄且自宁耐,毋得过伤!』」
《韵府拾遗 麻韵》:可嗟
欧阳修诗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
《漢語大詞典》:长嗟(長嗟)
犹长叹。 南朝 梁 王僧孺 《寄何记室》诗:“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嗟。”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湖南清絶地,万古一长嗟。”
分類: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