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嗟金
指嗟来的财物,不当接受的施舍。《宋书·袁淑传》:“以不邪之故,而贫闻天下,寧有昧夫嗟金者哉。”参见“ 嗟来之食 ”。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漢語大詞典》:嗟毒
叹恨。后汉书·朱穆传:“ 梁冀 骄暴不悛,朝野嗟毒。”《后汉书·宦者传序》:“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閒,摇乱区 夏 。”
《漢語大詞典》:惨嗟(慘嗟)
悲叹。旧唐书·王承宗传:“开境愍罹其杀伤,退舍为伏其士伍,取陷救溺,能无惨嗟。” 明 唐顺之 《石塘道中》诗:“堠烟山靄争明灭,戍笛秋声并惨嗟。”
分類:悲叹
《漢語大詞典》:哀嗟
悲叹。 唐 柳宗元 《寿州安丰县孝门铭》:“显显 李氏 ,实与之伦。哀嗟道路,涕慕里邻。”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薛肇》:“﹝ 崔宇 ﹞见 肇 颜貌风尘,颇有哀嗟之色。”
分類:悲叹
《國語辭典》:叱嗟  拼音:chì jiē
拟声词。形容怒斥的声音。《战国策。赵策三》:「叱嗟!而母婢也。」
《國語辭典》:猝嗟  拼音:cù jiē
生气时所发出的声音。《汉书。卷三四。韩信传》:「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
分類:发怒呼喝
《韵府拾遗 咸韵》:嗟谗(嗟谗)
王令诗但幸天公不肯悟谁顾地下人嗟谗
《漢語大詞典》:嗟蹙
犹忧叹。 宋 沈辽 《闻杜鹃》诗:“忧愁嗟蹙向谁説,那忽听此断肠声。”
分類:忧叹
《漢語大詞典》:嗟食
见“ 嗟来之食 ”。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漢語大詞典》:嗟忧(嗟憂)
嗟叹忧虑。 宋 曾巩 《又大悲祈雨文》:“盛夏在辰,常暘为沴,稻将萎瘁,人用嗟忧。”
分類:嗟叹忧虑
《漢語大詞典》:钦嗟(欽嗟)
钦敬叹服。 南朝 梁武帝 《与何胤书》:“往识祸萌,实为先觉。超然独善,有识钦嗟。”
分類:钦敬叹服
《漢語大詞典》:呿嗟
亦作“ 呿嵯 ”。 韦带。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繫金呿嗟。” 唐 元稹 《蛮子朝》:“清平官繫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陈寅恪 笺证:“新传(新唐书·南詔传)云:‘佉苴,韦带也。’……‘呿嗟’、‘呿嵯’皆‘佉苴’之异译。”参见“ 佉苴 ”。
分類:韦带
《漢語大詞典》:祛苴
腰带。 唐 樊绰 蛮书·蛮夷风俗:“谓腰带曰佉苴。”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王亲兵曰朱弩佉苴。佉苴,韦带也。”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舞人服 南詔 衣、絳裙襦、黑头囊、金佉苴、画皮鞾,首饰袜额,冠金宝花鬘,襦上復加画半臂。”
分類:腰带
《漢語大詞典》:嗟味
犹叹赏。 唐 张柬之 《将仕郎张敬之墓志》:“王公嗟味,乃推为举首。”新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司马承禎 ﹞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於淡,合气於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 广成 之言也!’”
分類:叹赏
《漢語大詞典》:嗟唶
(1).悲叹。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脣嗟唶之祸。”
(2).赞叹。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未尝不反復欣慕,继以嗟唶,以谓 三代 君臣,不知曾有如此周旋议论否?”
分類:赞叹悲叹
《漢語大詞典》:嗟丘
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