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嗟惜
嗟叹惋惜。 唐 康骈 剧谈录·道流相夏侯谯公:“将去復来,情甚恳至,审知 张 意不迴,颇甚嗟惜。” 宋 苏轼 《乞留顾临状》:“远去朝廷,众所嗟惜。”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净居岩蛟》:“ 祖渊 即日发狂,嗟惜数月,亦死。”
《韵府拾遗 麻韵》:徒嗟
上官仪诗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國語辭典》:嗟怨  拼音:jiē yuàn
感慨怨叹。《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吕布令二人权任沂都、琅琊两县。不意二人纵兵掠民,人人嗟怨。」
分類:嗟叹怨恨
《國語辭典》:伤嗟(傷嗟)  拼音:shāng jiē
伤心感叹。唐。白居易 酬微之诗:「吟玩独当明月夜,伤嗟同是白头时。」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
分類:悲伤感
《韵府拾遗 麻韵》:共嗟
韩偓诗一笑共嗟成往事半酣相顾似衰翁吴宽诗似人可喜非泿语与客争观还共嗟
《國語辭典》:嗟悼  拼音:jiē dào
嗟伤哀悼。《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红楼梦》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國語辭典》:嗟呀  拼音:jiē yā
1.叹息。《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鹦鹉洲边。」
2.比喻苦难。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摧林木,狂风乱刮。我这里耽烦恼,受嗟呀,走的来力尽筋乏。」
3.拟声词。形容桨橹声。元。马致远〈新水令。四时湖水镜无瑕套。山石榴〉曲:「橹摇摇,声嗟呀,繁华一梦天来大。」
分類:惊叹叹息
《國語辭典》:嗟异(嗟異)  拼音:jiē yì
叹美称异,有赞赏的意味。《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阮孝绪传》:「果心惊而反,邻里嗟异之。」
分類:赞叹称异
《漢語大詞典》:嗟呼
见“ 嗟乎 ”。
《國語辭典》:嗟乎  拼音:jiē hū
表示感叹的发语词。《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分類:叹词感叹
《漢語大詞典》:嗟赏(嗟賞)
犹赞赏;叹赏。 南朝 陈 徐陵 《答李颙之书》:“君 山 西盛族,素挺风流, 河 北辞林,本所嗟赏。”北齐书·斛律羌举传:“ 高祖 以其忠於所事,亦加嗟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有殷红牡丹一丛,婆娑数百朵,初日照辉,朝露半晞,众共嗟赏。”明史·文苑传二·李濂:“一日作《理情赋》,友人 左国璣 持以示 李梦阳 , 梦阳 大嗟赏。”
分類:赞赏叹赏
《漢語大詞典》:悲嗟
伤心叹息。 唐 孟郊 《杏殇》诗之二:“芳婴不復生,向物空悲嗟。” 唐 黄滔 《乌石村》诗:“往日江村今物华,一回登览一悲嗟。”
分類:伤心叹息
《骈字类编》:久嗟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一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
《漢語大詞典》:噫嗟
叹词。表示慨叹。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一岁载赦,奴儿噫嗟。”
分類:叹词慨叹
《漢語大詞典》:呼嗟
呼号哀叹。汉书·王莽传下:“称‘先号咷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南史·刘粹传:“远方商人至者, 谦 ( 袁谦 )又抑之。商旅呼嗟,百姓咸欲为乱。”新唐书·魏知古传:“令其(百姓)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分類:呼号哀叹
《漢語大詞典》:嗟称(嗟稱)
赞叹称赏。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 周 王日沦惑, 汉 帝益嗟称。”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分類:赞叹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