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怨嗟
怨恨叹息。 南朝 梁 何逊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握手分岐路,临川何怨嗟。” 唐 杜甫 《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明王錂《寻亲记·遣役》:“若有钱来买放,何必怨嗟,何必疑惑。” 陈毅 《赣南游击词》:“莫怨嗟,稳脚度年华。”
分類:怨恨叹息
《韵府拾遗 麻韵》:莫嗟
曾巩诗莫嗟问俗淹留久从此频繁不次恩
《國語辭典》:兴嗟(興嗟)  拼音:xīng jiē
发出嗟叹声。南朝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临岐有叹,望水兴嗟。」也作「兴叹」。
分類:感叹
《韵府拾遗 麻韵》:何嗟
张乔诗亲安诚可喜道在亦何嗟
《漢語大詞典》:惊嗟(驚嗟)
犹惊叹。南史·曹景宗传:“ 约 ( 沈约 )及朝贤惊嗟竟日。”《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场中恐怯并惊嗟,两两相看齐道好。” 宋 苏舜钦 《王公行状》:“一日,以所著文献於 文正 , 文正 览之惊嗟,亲为作诗以美之。”
分類:惊叹
《國語辭典》:于嗟  拼音:xū jiē
叹息之辞。《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國語辭典》:猗嗟  拼音:yī jiē
1.表示赞叹的语词。《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汉。毛亨。传:「猗嗟,叹辞。」唐。张说〈大唐中散大夫行淄州司马郑府君神道碑〉:「猗嗟君子,世济其美。」
2.《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猗嗟,刺鲁庄公也。」首章二句为:「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分類:叹词赞叹
《漢語大詞典》:嗟来(嗟來)
(1).叹词。来,语助。《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2).“嗟来之食”的略语。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夫嗟来而招之,投而与之,乞者犹不取也。”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乐羊子妻》:“志士不饮 盗泉 ,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参见“ 嗟来之食 ”。
分類:叹词语助
《國語辭典》:嗟来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时,齐国饥荒,黔敖于路旁设食施予穷人,因态度不佳而遭拒绝。典出《礼记。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径,所以宁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也作「嗟来食」。
《漢語大詞典》:嗟惜
嗟叹惋惜。 唐 康骈 剧谈录·道流相夏侯谯公:“将去復来,情甚恳至,审知 张 意不迴,颇甚嗟惜。” 宋 苏轼 《乞留顾临状》:“远去朝廷,众所嗟惜。”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净居岩蛟》:“ 祖渊 即日发狂,嗟惜数月,亦死。”
《韵府拾遗 麻韵》:徒嗟
上官仪诗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國語辭典》:嗟怨  拼音:jiē yuàn
感慨怨叹。《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吕布令二人权任沂都、琅琊两县。不意二人纵兵掠民,人人嗟怨。」
分類:嗟叹怨恨
《國語辭典》:伤嗟(傷嗟)  拼音:shāng jiē
伤心感叹。唐。白居易 酬微之诗:「吟玩独当明月夜,伤嗟同是白头时。」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
分類:悲伤感
《韵府拾遗 麻韵》:共嗟
韩偓诗一笑共嗟成往事半酣相顾似衰翁吴宽诗似人可喜非泿语与客争观还共嗟
《國語辭典》:嗟悼  拼音:jiē dào
嗟伤哀悼。《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红楼梦》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國語辭典》:嗟呀  拼音:jiē yā
1.叹息。《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鹦鹉洲边。」
2.比喻苦难。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三折:「摧林木,狂风乱刮。我这里耽烦恼,受嗟呀,走的来力尽筋乏。」
3.拟声词。形容桨橹声。元。马致远〈新水令。四时湖水镜无瑕套。山石榴〉曲:「橹摇摇,声嗟呀,繁华一梦天来大。」
分類:惊叹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