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嗔目
瞪大眼睛,以示不满。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 项王 嗔目大怒,叱 侯公 。”
分類:眼睛不满
《漢語大詞典》:嗔恚
恼怒。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先生佯为嗔恚也者,孺人便寂然停羹纳笔墨故处而已。”
分類:恼怒
《骈字类编》:天嗔
明一统志天嗔塔在处州府城南一十里
《國語辭典》:嗔道  拼音:chēn dào
难怪、怪不得。《金瓶梅》第三九回:「嗔道孩子成日恁啾啾唧唧的,原来都这愿心压的他!此是你干的营生?」
《漢語大詞典》:遭嗔
受到嗔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小乘昔日总遭嗔,若待分踈各説因。”
分類:嗔怪
《漢語大詞典》:怨嗔
埋怨责怪。 元 郝经 《阳春怨》诗:“隔花半面春山顰,恨郎不归多怨嗔。”
《漢語大詞典》:笑嗔
含笑嗔怪。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又是密-斯- 李 ,’ 李静淑 故意拖长声音,笑嗔说。”
分類:含笑嗔怪
《漢語大詞典》:嗔恨
怨恨。 明 李贽 《代常通病僧告文》:“俯念微躯,又不如 歌利王 之割截身体,节节肢解而无嗔恨。” 明 沈璟 《义侠记·萌奸》:“告官人,休把奴嗔恨,我失手把竿儿褪。”
分類:怨恨
《漢語大詞典》:佯嗔
假装生气。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我们有时会看见她们在店铺里购买东西,侧着头,佯嗔薄怒,如临大敌。” 茅盾 《参孙的复仇》:“她那一会儿软媚,一会儿泼辣,一会儿佯嗔,一会儿呜呜咽咽的百般做作,百般花言巧语,刺进了 参孙 的耳朵。”
分類:假装生气
《國語辭典》:嗔忿  拼音:chēn fèn
气愤恼怒。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但愿得哥哥嫂嫂休嗔忿,为甚么单骂著我,你敢是错怨了人。」《水浒传》第六回:「看见智深嗔忿的出来,指著老和尚。」
分類:气愤恼怒
《漢語大詞典》:嗔心
佛教语。谓能造恶业而生苦果的忿恚之心。属于“三毒”之一。 明 李贽 《元宵》诗:“不是斋居能养性,嗔心几被雪风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焚修》:“师父不要駡,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参见“ 三毒 ”。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漢語大詞典》:嗔拳
(1).谓因恼怒而挥拳。 宋 王洋 《遣兴》诗:“贫病欺人须服弱,嗔拳笑面却应休。” 金 元好问 《王主簿革〈寄答刘京叔〉》诗序:“﹝ 革 ﹞初在 太原 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
(2).古时南方娱乐项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嗔拳:“ 江 淮 之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按荆楚岁时记有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面如胡人状,作勇士之势,谓之嗔拳,则知其为 荆 楚 故旧矣。”
《韵府拾遗 覃韵》:嗔贪(嗔贪)
王恽诗有来求福利谁复减嗔贪
《漢語大詞典》:恚嗔
怨怒。《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於世俗之閒,无恚嗔之心。”
分類:怨怒
《漢語大詞典》:嗔嫌
怒怨。《元典章新集·刑部·烧埋》:“ 何丑老 归家,报称有 郑舍俚 嗔嫌兄 何云二 回应言语,将刀杀死 何云二 在 徐幸一 门首。”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因 兴哥 做人有些古怪,容易嗔嫌,老身辈从不曾上他的堦头。”
分類:怒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