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洋嗓子  拼音:yáng sǎng zi
以西洋发声法唱歌的嗓音。
《國語辭典》:哑巴(啞巴)  拼音:yǎ bā
1.失去生理上的语言功能,无法说话的人。如:「他是一位生来就不能说话的哑巴。」
2.不再开口表示意见。《红楼梦》第二一回:「从此后,我也只当哑巴,再不说你一声儿。」
《國語辭典》:小嗓  拼音:xiǎo sǎng
传统戏曲上运用假声的唱法。一般多为花旦、青衣演唱时所用的嗓音,在京剧、昆曲、梆子、民歌中均有此种唱法。
《国语辞典》:声带小结(声带小结)  拼音:shēng dài xiǎo jié
病名。因嗓音滥用和误用,导致声带边缘生成一相对突起的赘肉组织。症状为喉痛、声音沙哑、高音发声困难等。轻微者可用禁声疗法,使赘肉消失;严重者可用喉头显微手术切除赘肉。
《漢語大詞典》:高八度
声乐术语。指最高音调。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的嗓音高。《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0期:“他喊过多少高八度的口号,然而他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喜欢浮夸。”《文汇月刊》1985年第3期:“﹝妈妈﹞又以高八度的嗓门说:‘真正皇帝不急急太监!’”
《漢語大詞典》:伧重(傖重)
指嗓音粗重宏亮。陈书·周铁虎传:“﹝ 周铁虎 ﹞语音傖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 梁 河东王 萧誉 ,以勇敢闻, 誉 板为府中兵参军。”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一二:“是夜风雪大作,师语音傖重,撼动四壁,痰动喉间,咯咯有声,已呼茶復话,不为倦。”
《漢語大詞典》:嗄嘶
嗓音嘶哑。 萧乾 《栗子》:“喊,喊,嗄嘶的喉咙,冻麻了的手。”
分類:嗓音嘶哑
《漢語大詞典》:嗄哑(嗄啞)
嗓音嘶哑。 萧军 《八月的乡村》十四:“声音很不熟悉,还带点嗄哑:‘诸位同志--’”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 小马 声音嗄哑,急得快要哭出来。”
分類:嗓音嘶哑
《國語辭典》:本嗓  拼音:běn sǎng
说话或唱歌时自然发出的嗓音,没有掺杂矫揉造作的假音。
《國語辭典》:倒嗓  拼音:dǎo sǎng
戏剧演员或歌手喉咙沙哑,唱不出好的声音。也称为「倒仓」。
《國語辭典》:吊嗓子  拼音:diào sǎng zi
戏曲或歌唱表演者藉由清唱或在乐器伴奏下锻鍊嗓音、唱腔。如:「她每天一早起来便到阳台吊嗓子,勤练歌艺。」
《漢語大詞典》:破哑(破啞)
形容嗓音沙哑。 沙汀 《呼嚎》:“‘什么话?’ 廖二嫂 重复着,声调已经接近破哑。”
分類:嗓音沙哑
《漢語大詞典》:声域(聲域)
指人们嗓音所能发出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如:你的声域很宽,学唱歌是个有利条件。
《漢語大詞典》:唦哑(唦啞)
吵哑。谓嗓音低沉而不圆润。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是一个男人的唦哑而疲弱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沙喉咙(沙喉嚨)
沙哑的嗓子。指嘶哑不清脆的嗓音。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天官》‘鸟皫色而沙鸣’注:‘沙,澌也。’澌即嘶字。汉书·王莽传‘大声而嘶’ 师古 曰:‘嘶,声破也。’今通谓声破为沙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