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同响(同響)
指共鸣者。比喻志趣相合之友。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之二:“华萼相光饰,嚶嚶悦同响。”
《漢語大詞典》:攀鸿(攀鴻)
喻志向远大。语本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附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闻 汉 相出守,遽彰集凤之仁; 蜀 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漢語大詞典》:鹏鹪(鵬鷦)
大鹏与鹪鹩。比喻志量大小不同之二物。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之五:“鹏鷦共适逍遥理,谁復人间问不平。”
《漢語大詞典》:竹柏异心(竹柏異心)
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王逸 注:“竹心空, 屈原 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闇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张衡 通赡, 蔡邕 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
《國語辭典》:松柏后凋(松柏後凋)  拼音:sōng bó hòu diāo
语本《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后比喻君子处乱世或逆境时,仍能守正不苟,不变其节操。唐。于兢 琅琊忠懿王德政碑:「惟公益坚尊奖,慎守规程,松柏后凋,风云如晦。」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廉耻》:「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漢語大詞典》:松柏后雕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后因以"松柏后雕"比喻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最后。
《國語辭典》:同气相求(同氣相求)  拼音:tóng qì xiāng qiú
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结合在一起。明。朱权《荆钗记》第五出:「解绶归来为至友,果然同气相求。」也作「同类相呼」、「同类相求」。
《國語辭典》:同声相应(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
《国语辞典》:非池中物  拼音:fēi chí zhōng wù
指非长期生活在池塘中之小生物。「非池中物」比喻志向远大,有抱负的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演义》第七九回:「子健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国语辞典》:长风万里(长风万里)  拼音:cháng fēng wàn lǐ
比喻志向远大,前途无量。多用作祝福的话。如:「祝各位同学毕业后,长风万里,功成名就!」
《漢語大詞典》:破浪乘风(破浪乘風)
语本宋书·宗悫传:“叔父 炳 ,高尚不仕。 慤 年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遂以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清 钱谦益 《陶省东加封通议大夫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制》:“浩荡鲸波,快破浪乘风之愿;纵横虎畧,出揣摩简练之餘。”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羡中流先我,破浪乘风。”参见“ 乘风破浪 ”。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