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喧 → 諠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濩铎(濩鐸)
形容喧闹。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正末唱﹞更和那人马闹濩鐸。” 朱居易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同鑊鐸。喧闹。”鑊,一作“濩”。
分類:喧闹
《漢語大詞典》:讥噪(譏譟)
讥呵喧闹。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后乃製《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譟。於是逐 无忌 、 遂良 ,踵死徙,宠煽赫然。”
分類:喧闹
《漢語大詞典》:鼓吵
大声喧闹。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夏天,蚊子叮死人,蛤蟆鼓吵得能抬起你!”
分類:大声喧闹
《漢語大詞典》:喝六呼幺
指掷骰叫采,赌博喧闹。骰子的点从一到六。一叫做幺,染红色。掷时常呼喊以求胜。借指赌博。 元 张宪 《咏双陆》:“牙骰宛转两叫喧,喝六呼幺破颜面。”
《漢語大詞典》:嘈啾
象声词。形容声音的喧闹杂乱。 清 遁庐 《童子军·警鼓》:“烛短怕风遒,怎街头揶揄,路鬼又嘈啾。”
《漢語大詞典》:抵噪(抵譟)
触犯而引起喧闹。新唐书·陆贽传:“故忘身効节者抵譟於众,僨军缓救者畜姦不畏,褒贬称毁,纷然相乱。”
分類:触犯喧闹
《漢語大詞典》:诮哗(誚譁)
怒责喧闹。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独不怕海神唾駡,波臣誚譁。”
分類:喧闹
《漢語大詞典》:闹火火(鬧火火)
喧闹貌。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堦垓下闹鑊鐸,闹火火为甚么?”亦指喧闹声。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背着这闹火火亲身向莲臺拜,只见他静悄悄月明千里人何在。”
《漢語大詞典》:闹沉沉(鬧沉沉)
喧闹貌。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一歌》:“ 善政桥 直对鼓楼门,鼓楼门下男男女女闹沉沉。”
《漢語大詞典》:闹丛丛(鬧叢叢)
喧闹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闹丛丛,姑娘小叔乱哄哄。” 明 冯梦龙 《夹竹桃·才有梅花》:“时过秋来便是冬,姐儿房里闹丛丛。”
《國語辭典》:闹新房(鬧新房)  拼音:nào xīn fáng
新婚之日,亲友聚集于新房中,对新婚夫妇戏谑逗乐。也作「闹房」。
《漢語大詞典》:闹音音(鬧音音)
喧闹貌。《天雨花》第五回:“再不去敲鐘打皷闹音音,再不去烧香念佛忙碌碌。”
《漢語大詞典》:闹淫淫(鬧淫淫)
喧闹貌。 明 冯梦龙 山歌·鱼船妇打生人相骂:“网船上婆娘童子打生箇人,一场相駡闹淫淫。”
《漢語大詞典》:闹饮
喧闹地狂欢痛饮,尤指在酒精的影响下。例如:赌博,闹饮而且喝得烂醉,直到他当场倒毙。
《國語辭典》:闹嚷嚷(鬧嚷嚷)  拼音:nào rāng rāng
喧闹、纷乱的样子。如:「外边闹嚷嚷的,发生了什么事?」也作「闹穰穰」。
《漢語大詞典》:闹蛾(鬧蛾)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清 王夫之 《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蛺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 宋 柳永 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之一:“人鬭 南唐 金叶子,街飞 北宋 闹蛾儿。”参见“ 闹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