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喧 → 諠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哗言(譁言)
喧哗传言。旧唐书·宋申锡传:“时京城恟恟,众庶譁言,以为宰相真连 十宅 谋反,百僚震骇。”新唐书·宋申锡传:“京师譁言相惊,久乃定。”
分類:喧哗传言
《國語辭典》:喊声(喊聲)  拼音:hǎn shēng
大叫、呼喊的声音。《三国演义》第三回:「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
《國語辭典》:喧扰(喧擾)  拼音:xuān rǎo
声音吵杂、混乱。《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亦作喧闹」。
《漢語大詞典》:喧动(諠動)
(1).喧哗骚动,不宁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諠动不坐。”
(2).聒噪鼓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 齐 之季世,多以财货託附外家,諠动女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其弟 四六 者,輒衣赭服,传宣諠动。”
《漢語大詞典》:嚣哗(囂譁)
亦作“嚻譁”。 喧哗。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嚻譁所不及,何异山中闲。” 宋 陆游 《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 茶山丈人 厌嚣譁,幅巾每访博士家。” 明 吴承恩 《寿胡内子张孺人六十序》:“人但入其门,内无嚣譁。”
分類:喧哗
《漢語大詞典》:噪呼
喧哗叫嚷。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养济院孤老》:“委官稍绳之法,则羣然噪呼。” 闻一多 《说舞》:“舞人们在自己的噪呼声中,不要命的顿着脚跳跃。”
分類:喧哗叫嚷
《漢語大詞典》:甚嚣(甚囂)
极为喧哗扰攘。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若处京师浩穰之中,视听旁午,甚嚣而已矣,尚何精诣之有哉?”参见“ 甚嚣尘上 ”。
分類:喧哗扰攘
《國語辭典》:甚嚣尘上(甚囂塵上)  拼音: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喧哗嘈杂,尘沙飞扬。语本《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今多用为传闻四起,议论纷纷的意思。如:「近日官商勾结的消息甚嚣尘上。」亦可指极为猖狂、嚣张之意。如:「当前社会关说之风甚嚣尘上。」
《國語辭典》:嚄嚄  拼音:huò huò
拟声词。形容猪叫声。《太平御览。卷九○三。兽部。豕:》「三辅决录曰:『苑中三公,钜下二卿。五门嚄嚄,但闻豚声。』」
分類:扰攘喧哗
《漢語大詞典》:欢嚣
1.喧哗吵闹。
《漢語大詞典》:喧斗(諠鬭)
喧哗殴斗。魏书·刑罚志:“於是更置谨直者数百人,以防諠鬭於街术。吏民安其职业。”
分類:喧哗殴斗
《漢語大詞典》:合噪(合譟)
亦作“ 合譟 ”。 齐声。亦形容喧哗。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序》:“歌成,左右人合噪相唱。”新唐书·王式传:“相率夜围城,合譟:‘请都护北归,我当抗黄头军。’”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胶黐取虎:“久之,众合噪前视之,则立死矣。”
分類:齐声喧哗
《漢語大詞典》:欢叫
(1).喧哗叫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勱 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譟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
(2).欢呼叫唤。讙,通“ 欢 ”。新唐书·南蛮传下·西原蛮:“愿因改元大庆,普赦其罪,遣郎官、御史以天子意丁寧宣諭,必能讙叫听命。”
《漢語大詞典》:浮喧
谓嘈杂喧哗。艺文类聚卷三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臣第西偏,官有閒地,北拒 晋 山,南望通邑,虽曰人境,实少浮喧。”
分類:嘈杂喧哗
《漢語大詞典》:趋欢
1.奔走喧哗。
分類:奔走喧哗
《漢語大詞典》:噪欢(譟讙)
喧哗叫嚷。 汉 马融 《广成颂》:“羣鸣胶胶,鄙騃譟讙。”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露刀成林,弓矢穰穰。千万为徒,譟讙为狂。” 章炳麟 《说于长书》:“輓近若 庄存与 、 刘逢禄 、 宋翔凤 诸儒,多憙宗 董生 ,排 刘子骏 ,浸益譟讙。”
分類:喧哗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