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惕息  拼音:tì xí
战兢恐惧而喘息。形容害怕到了极点。《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宋史。卷二六七。陈恕传》:「旋出知江陵府,大发群吏奸赃,坐徒、流、停、废者甚众,郡内惕息。」
《國語辭典》:喙息  拼音:huì xí
有口能呼吸的兽类。《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漢語大詞典》:喘喘
(1).呼吸急促。气息微弱。庄子·大宗师:“俄而 子来 有病,喘喘然将死。”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 梁祖 怒谓 敬翔 曰:‘ 李太原 喘喘餘息,犹气吞宇宙,可詬駡之。’”
(2).指苟延微弱的喘息。旧唐书·萧遘传:“吾等报国之心极矣,战贼之力殫矣,安能垂头叠翼,喘喘於閽寺之手哉。”
《國語辭典》:残喘(殘喘)  拼音:cán chuǎn
1.将死时仅馀的喘息。《红楼梦》第九○回:「侍书跟进来见紫鹃不在屋里,瞧了瞧黛玉,只剩得残喘微延,吓的惊疑不止。」
2.比喻晚年、馀生。元。郝经云梦〉诗:「何时结茅屋,老吟寄残喘。」《三国演义》第八○回:「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
《漢語大詞典》:累息
(1).长叹。《楚辞·刘向〈九叹·禽世〉》:“立 江 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王逸 注:“言己还入 大江 之界,远望长吟,心中悲叹而太息,哀不遇也。”《后汉书·鲁恭传》:“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累息。”《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 汉文 之时,诸侯强大, 贾谊 累息以为至危。”
(2).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汉 蔡邕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 邕 怔营慙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周书·宣帝纪:“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终。”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國語辭典》:啴啴(嘽嘽)  拼音:tān tān
1.牲畜喘息的样子。《诗经。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2.舒畅喜乐的样子。《诗经。大雅。崧高》:「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
3.众多。《诗经。小雅。釆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国语辞典》:娇喘(娇喘)  拼音:jiāo chuǎn
柔弱无力的喘息。唐。李商隐〈独居有怀〉诗:「怨魂迷恐断,娇喘细疑沉。」
《國語辭典》:咽气(嚥氣)  拼音:yàn qì
1.人死气绝。如:「他从水里救起来时,已经咽气了。」
2.吞气。道家的一种养生法。汉。王充《论衡。道虚》:「阴阳之气,不能饱人,人或咽气,气满腹胀,不能餍饱。」
《漢語大詞典》:惴息
谓害怕得不敢喘息。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物怪遇之,莫不惴息自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尝论柄相烦,天子谴责,同事者惶恐惴息汗下,公意气自如。”
《國語辭典》:馀喘(餘喘)  拼音:yú chuǎn
人将死前仅馀的气息。《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殆及馀喘,薄言胸臆,贻及行迈,传示州里。」宋。苏舜钦〈悲二子联句〉:「馀喘尚能鼓,老愤知己结。」
《漢語大詞典》:喘呼
喘息呼号。 唐 卢肇 《汉堤》诗:“於惟餘甿,饥伤喘呼。”
分類:喘息呼号
《漢語大詞典》:吸嚊
开张貌。汉书·扬雄传上:“ 飞廉 、 云师 ,吸濞潚率,鳞罗布列,攒以龙翰。” 颜师古 注:“吸嚊,开张也。潚率,聚敛也。”一说喘息貌。文选·羽猎赋 李善 注:“説文曰:吸,喘息也。《埤苍》曰:嚊,喘息声也。”
分類:开张喘息
《漢語大詞典》:喘呀
张口喘息。 宋 韩驹 《送倪巨济将仕》诗:“赤日下照烘朝霞,腹鸣肩举气喘呀。”
分類:张口喘息
《漢語大詞典》:假喘
短暂的喘息。谓不久于人世。 唐 张说 《让起复除黄门侍郎表》:“假喘残生,悲惧转集。”
《漢語大詞典》:顷息(頃息)
喘息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郡县促遣,徧於吏手,不得顷息,含辞抱悲,无由上达。” 唐 张籍 《祭退之》诗:“顷息万事尽,肠情多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