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价值逻辑(价值逻辑)  拼音:jià zhí luó jí
关于善恶与美丑的价值问题,向来思想家皆认为非逻辑问题,故实證论及行为主义乃有所谓价值中立或价值免谈之论。五十年代初期,方赖特(Von wright)依程态逻辑系统推演出价值逻辑系统。中国儒家思想著作中每多价值判断的推理,以往每视为非科学、非逻辑,此后当可依最新的价值逻辑理论予以论述。
《国语辞典》:价值判断(价值判断)  拼音:jià zhí pàn duàn
关于善恶是非的实践,依据个人的主观予以判别抉择。
《国语辞典》:贤否不明(贤否不明)  拼音:xián pǐ bù míng
善恶良劣不加辨究。《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
分类:善恶
《国语辞典》:薰莸同器(薰莸同器)  拼音:xūn yóu tóng qì
比喻善恶相混,好坏不分。宋。王柏《鲁齐集。卷七。上王右司书》:「愿执事审时度势,熟虑精思,薰莸同器决无久馨之理。」
《国语辞典》:天道循环(天道循环)  拼音:tiān dào xún huán
因果报应的天理。即善恶有报。《忠义水浒传。引首》:「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
《国语辞典》:天理报应(天理报应)  拼音:tiān lǐ bào yìng
上天对善恶作为的回应。多指做坏事会遭受上天的惩罚。《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这却是你自己进来,我又不曾使丫头去请,我又不曾自己叫你,这却是天理报应,我今把你监在里边,你只敢出我绳界,我有本事叫你立刻即死!」《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凡这宗没良心的人,大概都是这么著,若是一见钱,立刻就把天理报应,全都忘在九霄云外了。」
《国语辞典》:天理循环(天理循环)  拼音:tiān lǐ xún huán
善恶有报,因果循环的天理。参见「天道好还」条。如:「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国语辞典》:天理昭然  拼音:tiān lǐ zhāo rán
公道明显,善恶有报。《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你却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也作「天理昭昭」、「天理昭彰」。
《国语辞典》:天理昭昭  拼音:tiān lǐ zhāo zhāo
善恶有报的道理清晰明确。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也作「天理昭彰」、「天理昭然」。
《国语辞典》:玉石俱烬(玉石俱烬)  拼音:yù shí jù jìn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一同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山崩川竭,星霣日销,昆岳既毁,玉石俱烬。」
《国语辞典》:玉石同烬(玉石同烬)  拼音:yù shí tóng jìn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
《国语辞典》:玉石同焚  拼音:yù shí tóng fén
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参见「玉石俱焚」条。《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岗已燎,玉石同焚。」
《国语辞典》:朱紫难别(朱紫难别)  拼音:zhū zǐ nán bié
古人以朱为正色,紫为间色。比喻善恶难分。《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允传》:「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国语辞典》:功利论(功利论)  拼音:gōng lì lùn
一种伦理学说。主张行为的善恶以是否能获得功利或幸福为判断的标准。
《国语辞典》:不分好歹  拼音:bù fēn hǎo dǎi
不辨别善恶好坏。《西游记》第二九回:「只恐小妖儿捉了,不分好歹,挟生儿伤了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