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车脚钱(车脚钱)  拼音:chē jiǎo qián
商人送货,在货款外,额外收取的运送费用。
《国语辞典》:春秋配  拼音:chūn qiū pèi
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商人姜韶之女秋莲,遭继母贾氏虐待,逼往山涧取芦柴,书生李华见其悲苦而赠银。秋莲归,贾氏诬女不贞,欲鸣官,秋莲乘夜逃奔尼痷。经过一连串事件后,继母贾氏等被判罪,李华受荐为翰林学士,终与秋莲奉旨成婚。
《国语辞典》:窨户(窨户)  拼音:yìn hù
称从事冬日藏冰、夏日卖冰的商人。销售对象主要为冰店、餐馆及海鲜店等。
《国语辞典》:台商(台商)  拼音:tái shāng
到海外从事买卖或投资的台湾商人。
《国语辞典》:古董商  拼音:gǔ dǒng shāng
从事古玩、骨董等古代器物买卖生意的商人。如:「他擅于鉴赏古玩的真伪,是个出色的古董商。」
《国语辞典》:基尔特(基尔特)  拼音:jī ěr tè
欧洲中世纪时,工匠或商人依据行业,为了互相帮助、保护,以及垄断工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协会,后来逐渐成为职业独占团体,也就是公会,如商人公会、手工业公会等,此制度于产业革命后衰落。基尔特经常被视为现代同业公会的前身,其目的与功能包括调解同行贸易利益的冲突、议定共同遵守的规范,以及建立与维护行业形象。基尔特议定行规的公共聚会场所与聚落,也常成为早期大学与城市的雏形,如牛津、佛罗伦斯、伦敦等。为guild的音译。
《国语辞典》:登陆热(登陆热)  拼音:dēng lù rè
指民国七、八十年间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的热潮。如:「在一片登陆热中,投资者多能仔细评估投资风险。」
《国语辞典》:大放盘(大放盘)  拼音:dà fàng pán
指商人于换季或结束营业时,将商品降价或大打折扣以广招顾客的一种促销方式。
《国语辞典》:底子钱(底子钱)  拼音:dǐ zi qián
商人售卖货物时,由买主的仆人扣取货款的百分或十分之几的佣金,这种钱称为「底子钱」。
《国语辞典》:侨商(侨商)  拼音:qiáo shāng
侨居国外的商人。
《国语辞典》:批货(批货)  拼音:pī huò
商人大量采购添加货品。如:「台北市迪化街是著名的南北货批货中心。」也作「配货」。
《国语辞典》:配货(配货)  拼音:pèi huò
商人添采货品或批售货物。如:「各大果菜市场是农产品的主要配货中心。」也作「批货」。
《国语辞典》:派克  拼音:pài kè
钢笔。为英语Parker的音译。早期被商人用作商标名称,后沿用。也称为「派克笔」。
《国语辞典》:补助商业(补助商业)  拼音:bǔ zhù shāng yè
能给商人便利,且本身虽不经营买卖也可从中得利的商业。如银行、堆栈、保险公司等。
《国语辞典》:制造商(制造商)  拼音:zhì zào shāng
拥有生产设备并雇用工人,把原料制成产品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