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唯 → 惟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楞伽经唯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唯识二十论三译之最古者。
境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约于所观境界之唯识。五种唯识之一。法苑义林章一曰:「一境唯识,阿毗达磨经云:鬼与傍生,人与天,各随其所感,事等心异,故义非真实。如是等文,但说唯识所观之境者,皆境唯识。」
总门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位各别,不立唯识之义,以一切诸法不离识之一义,说唯识之理也。
识实性唯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自相故,(中略)四实性故。」
万法唯识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都是由识而显现,在它们的生起上,心识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切唯识
【佛学次第统编】
诸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
唯识实性
【佛学次第统编】
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圆成实性,即诸法之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常如其性故,即唯识之实性也。
唯识真如
【三藏法数】
识,即心也。谓一切行业皆由识心而起,而此识心,全由真如之理变现,是名唯识真如。论云:了别一切行,唯是识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