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唯 → 惟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4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徽州推官。高宗绍兴十一年,累除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言事至三十章。因不肯附和秦桧,被劾落职。桧死,为直秘阁、知绍兴府,历知婺州。孝宗隆兴元年,拜参知政事,次年兼权知枢密院事。后与宰相虞允文、陈康伯不合,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卒谥惠简。有《圣传诗》及文集。
全宋文·卷四一五二
周葵(一○九八——一一七四),字立义,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宣和六年进士。任监察御史,绍兴十一年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两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历官司农少卿、知信州、江东提点刑狱公事、太常少卿、知湖州、权尚书礼部侍郎兼权给事中,知太平州。隆兴元年六月拜参知政事,次年加资政殿大学士致仕。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圣传诗》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卷。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三《周简惠公神道碑》。
楼泽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楼泽,自号唯心居士,法名正因。嘉定四年刻《无量寿佛赞注》。

人物简介

维基
师道立(1530年—?),字惟心,陕西西安府长安县民籍山西平陆县人。陕西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四十名,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官至贵阳府同知。
曾孔遇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曾孔遇(1579年—1610年),字惟心,号翙羽,四川成都府井研县人。明末官员。甲午四川乡试十九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一百四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名进士。兵部观政,授浙江缙云县知县。不久卒。。
唯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诸法,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是谓唯心。亦云唯识。心者集起之义,集起诸法故云心,识者了别之义,了别诸法故云识,同体异名也。八十华严经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唯识论二曰:「入楞伽经伽他中说,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
【俗语佛源】
佛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的心识所变现的,谓之「唯心」。《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空间、时间也不例外,所谓「三界唯心,三世唯心」。(同上,《离世间品》)佛家说,所谓「外境」(外部存在)只不过是自心的分别和妄执,如「患梦缘心,似种种外境相现,体实自心」。(唐·窥基《成唯实论述记》卷三)唯心还是「心外有法」成了区分佛教与其他学说的主要标志之一。经中多把心喻为「画师」,善心现善境界,恶心现恶境界。在法相宗那里,称为「唯识」,注重于心的了别能力的分析。佛教中对心有精细的分析,最主要的是「真心」和「妄心」。佛教还指出,在本质上,「心」与「物」(或境)是同一的,不可分的。今天对「唯心」一词的运用,多含有主观片面,脱离客观实际的意义。在哲学上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源的世界观称为唯心主义。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李明权)
唯心偈
【佛学大辞典】
(杂名)指旧华严经第十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菩萨所说之偈曰:「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宗以为显唯心缘起之至极者,谓为心总。佛及众生为别心,总该一切万有故,迷则为众生,悟则为佛。心外无众生,心外无佛也。天台以此偈立三法妙。山外之解谓心乃能造之理,佛及众生乃所造之理,如华严宗言:山家之释谓心佛众生之三法,各具事理,为能造所造,显互具互融实相之意之偈也。
唯心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回转善成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第九。谓唯如来藏之一心,自在性起,成就一切之功德也。见五教章中。
一切唯心造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万法都是由心而起的。
十界唯心
【佛学常见辞汇】
谓十法界都是吾人一心造出来的。
唯心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摄境唯心体
【三藏法数】
谓以前五种,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故摄为教体也。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是也。
唯心所现
【三藏法数】
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