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唇齿(脣齒)  拼音:chún chǐ
1.嘴唇与牙齿。《文选。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2.比喻关系密切。《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3.议论或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八回:「怀著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國語辭典》:朱唇(朱脣)  拼音:zhū chún
红唇,多用于对女子嘴唇的美称。《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明公思安危人神之应,虑祸败前后之徵,弘劳谦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贤之义,倾府竭库以振贫乏,将有济世之才,渭滨之士,含奇谟于朱唇,握神策于玉掌,逍遥川岳之上,以俟真人之求。」晋。傅玄〈苦相篇〉:「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老残游记》第二回:「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國語辭典》:绛唇(絳脣)  拼音:jiàng chún
红唇。《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小姐露一点绛唇,开两行碎玉。」
分類:红色红唇
《國語辭典》:沾唇(沾脣)  拼音:zhān chún
润湿嘴唇。即吃喝。《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公子端起盅子来,虚举了一举,就放下了,让了两遍,公子总不肯沾唇。」
《國語辭典》:猩唇(猩脣)  拼音:xīng chún
猩猩的嘴唇,为食品中八珍之一。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楼护传》:「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2.言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为这件事,不知费了多少唇舌!」
《國語辭典》:唇吻(脣吻)  拼音:chún wěn
比喻言辞、谈吐。《抱朴子。内篇。畅玄》:「唇吻为兴亡之关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
《漢語大詞典》:龙唇(龍脣)
琴唇的美称。或说琴唇以龙为饰者。 唐 王绩 《答冯子华处士书》:“自作素琴一张,云其材是 嶧 阳孤桐也。近携以相过,安軫立柱,龙脣凤翮,实与常琴不同。” 唐 孟浩然 《听郑五愔弹琴》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脣琴。”文选·嵇康〈琴赋〉“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 唐 吕向 注:“琴有龙脣、凤足。” 宋 陈旸 乐书·琴制:“龙脣者,声所由出也。”
《國語辭典》:丹唇(丹脣)  拼音:dān chún
红唇。三国魏。曹植 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晋。成公绥〈啸赋〉:「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
分類:红唇少年
《國語辭典》:樱唇(櫻脣)  拼音:yīng chún
比喻人的嘴唇如樱桃般小巧红润。多用于女子。宋。张先 菩萨蛮。佳人学得平阳曲词:「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
《漢語大詞典》:摇唇(摇脣)
见“ 摇唇鼓舌 ”。
《國語辭典》:摇唇鼓舌(搖脣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搬弄是非。《庄子。盗蹠》:「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二折》:「听不上摇唇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难同爵。」也作「鼓舌摇唇」、「鼓唇摇舌」、「摇吻鼓舌」。
《國語辭典》:反唇(反脣)  拼音:fǎn chún
1.动嘴唇。表示不服。《史记。卷三○。平准书》:「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
2.回嘴、反驳。《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國語辭典》:吹唇(吹脣)  拼音:chuī chún
吹口哨。《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并有鼙角,吹唇沸地。」
分類:吹口哨
《國語辭典》:唇脂(脣脂)  拼音:chún zhī
化妆时涂于嘴唇上的油膏。某些唇脂专作滋润嘴唇,不使冻裂,如护唇膏。
分類:化妆品
《國語辭典》:点唇(點脣)  拼音:diǎn chún
以唇脂涂抹在嘴唇上。多以丹朱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