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膏唇岐舌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清 钱谦益 《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岐舌,以誑知己。”参见“ 膏脣拭舌 ”。
《國語辭典》:膏唇拭舌(膏脣拭舌)  拼音:gāo chún shì shé
以油涂唇,以巾擦舌。将唇舌比喻为刀剑,形容抢著说攻击人的话。《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國語辭典》:膏唇拭舌(膏脣拭舌)  拼音:gāo chún shì shé
以油涂唇,以巾擦舌。将唇舌比喻为刀剑,形容抢著说攻击人的话。《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漢語大詞典》:膏唇贩舌(膏脣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参见“ 膏脣拭舌 ”。
《漢語大詞典》:耳唇
方言。即耳垂。 老舍 《骆驼祥子》五:“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参见“ 耳垂 ”。
分類:方言耳垂
《國語辭典》:耳垂  拼音:ěr chuí
耳翼的一个小叶。在耳翼下垂的部分,含有纤维与脂肪组织,但无软骨。
《漢語大詞典》:斗唇合舌(鬥脣合舌)
亦作“鬭脣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韩三十五老大汉 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鬭脣合舌。”
《分类字锦》:动唇发口(动唇发口)
成公绥啸赋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分类:
《漢語大詞典》:费口唇(費口唇)
犹言费唇舌。 明 李贽 《知命偈似萧拙斋》诗之三:“缉熙欲谢忘言者,穆穆徒劳费口唇。”
分類:费唇舌
《國語辭典》:粉面朱唇(粉面硃脣)  拼音:fěn miàn zhū chún
粉嫩的脸庞、红艳的嘴唇。指容貌妍丽。《红楼梦》第七回:「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
《國語辭典》:翻唇弄舌(翻脣弄舌)  拼音:fān chún nòng shé
比喻逞口舌之能,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五六回:「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死的也说得活起来,活的也说得死了去,是一个翻唇弄舌的婆娘。」
《國語辭典》:反唇相讥(反脣相譏)  拼音:fǎn chún xiāng jī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斥、责问对方。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也作「反唇相稽」。
《國語辭典》:反唇相稽(反脣相稽)  拼音:fǎn chún xiāng jī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计较、讥斥。《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聊斋志异。卷一一。段氏》:「连诟斥之,辄反唇相稽。」也作「反唇相讥」。
《國語辭典》:泛唇泛舌(泛脣泛舌)  拼音:fàn chún fàn shé
批评议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猛然间作房里啰啰唣唣,泛唇泛舌。」
分類:议论纷纷
《高级汉语词典》:回唇答嘴
顶嘴
《漢語大詞典》:鼓舌扬唇(鼓舌揚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國語辭典》:鼓舌摇唇(鼓舌搖脣)  拼音:gǔ shé yáo chún
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以言语搬弄是非。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也作「摇唇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