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9,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思惑品数
住心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妙音品
妙音菩萨品
妙庄严王品
妙庄严王本事品
易行品
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忿怒王仪轨品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陀罗尼品
佛类词典(续上)
见惑品数思惑品数
住心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妙音品
妙音菩萨品
妙庄严王品
妙庄严王本事品
易行品
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忿怒王仪轨品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陀罗尼品
见惑品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于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为本惑,馀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于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谛理而差别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慢,与身见、边见之六,通于见修二断,馀四者唯见所断也。即苦集灭道之四谛为所迷之真理,迷其真理而起,于欲界为三十二,于色界为二十八,于无色界为二十八,通三界而为八十八也。欲界之三十二者,先迷于苦谛之理而起十惑:一身见,以五蕴假和合之苦果迷执为常一之我见也。二边见,以为此我体死后常住,或以为死后断绝,各执一边也。三邪见,此现在之身对于过去业因之果报拨无道理也。四见取见,迷执前三见为正见也。五戒禁取见,迷执现在苦身作种种邪戒苦行,为此身生于人天乐处之因也。六贪,爱以前五见为可者。七瞋,瞋以前五见为非者。八痴,不知五见之理非也。九慢,以五见为是而生慢心也。十疑,疑苦谛之理也。以上十惑中五见与疑,直以谛理为所迷,故谓为亲迷之惑。他之贪瞋痴慢四者,以其五见为所迷,故谓为疏迷之惑。此亲疏之十惑为迷于欲界苦谛真理而起之烦恼,故入于见道,观欲界苦谛时,一时断之。次,迷于集谛之理而起七惑。前十惑中除身边戒之三见。集谛者业因也,无以业因而迷执我体者,故无身见,无身见故无边见。戒禁取见,为非人天之业因而谬为人天之业因者,虽有迷于集谛之理而起之道理,然实际外道修种种戒禁时,迷执其现于吾身上,自以其苦行之身为人天之生因,故摄之于苦谛,而不入于集谛。其七惑中第一邪见,拨无惑为生死之因之道理也。第二见取见,迷执其邪见为正见也。第三疑,疑集谛之理也。其他贪瞋痴慢四者以前三惑为所迷而起,如前之苦谛下,次迷于灭谛之理而起有七惑,如集谛下。灭谛者,涅槃也。拨无无涅槃者,邪见也。以此邪见为正见者见取见也。疑涅槃而无决定之信者,疑也。以此三见为缘而起者,贪瞋痴慢之四也。次迷于道谛之理而起,有八惑。于前之七惑加戒禁取之一。有一类外道,修无想定误为入涅槃之正道,是由迷于道谛之理而起之非道计道之戒禁取见也。馀七惑如集谛例。已上总为欲界之三十二惑。然色界与无色界各有二十八者,于四谛下之惑各除瞋之一故也。上二界为定地非如欲界之为散地,故不起如瞋恚之粗动烦恼。于已上三界通计四谛下之惑而为八十八也。于见道十五心之间断之,故云八十八使之见惑。见俱舍论十九,止观五下,大乘义章六,同十六,四教仪集注中,七十五法。大乘之百十二者,欲界之四谛下各有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惑,合为四十。于色界无色界之各四谛下各除瞋(上界总无瞋毒)为九惑,故合为八九七十二。即合欲界之四十而为百十二。唯识述记九末曰:「见所断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
(杂语)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于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为本惑,馀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于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谛理而差别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慢,与身见、边见之六,通于见修二断,馀四者唯见所断也。即苦集灭道之四谛为所迷之真理,迷其真理而起,于欲界为三十二,于色界为二十八,于无色界为二十八,通三界而为八十八也。欲界之三十二者,先迷于苦谛之理而起十惑:一身见,以五蕴假和合之苦果迷执为常一之我见也。二边见,以为此我体死后常住,或以为死后断绝,各执一边也。三邪见,此现在之身对于过去业因之果报拨无道理也。四见取见,迷执前三见为正见也。五戒禁取见,迷执现在苦身作种种邪戒苦行,为此身生于人天乐处之因也。六贪,爱以前五见为可者。七瞋,瞋以前五见为非者。八痴,不知五见之理非也。九慢,以五见为是而生慢心也。十疑,疑苦谛之理也。以上十惑中五见与疑,直以谛理为所迷,故谓为亲迷之惑。他之贪瞋痴慢四者,以其五见为所迷,故谓为疏迷之惑。此亲疏之十惑为迷于欲界苦谛真理而起之烦恼,故入于见道,观欲界苦谛时,一时断之。次,迷于集谛之理而起七惑。前十惑中除身边戒之三见。集谛者业因也,无以业因而迷执我体者,故无身见,无身见故无边见。戒禁取见,为非人天之业因而谬为人天之业因者,虽有迷于集谛之理而起之道理,然实际外道修种种戒禁时,迷执其现于吾身上,自以其苦行之身为人天之生因,故摄之于苦谛,而不入于集谛。其七惑中第一邪见,拨无惑为生死之因之道理也。第二见取见,迷执其邪见为正见也。第三疑,疑集谛之理也。其他贪瞋痴慢四者以前三惑为所迷而起,如前之苦谛下,次迷于灭谛之理而起有七惑,如集谛下。灭谛者,涅槃也。拨无无涅槃者,邪见也。以此邪见为正见者见取见也。疑涅槃而无决定之信者,疑也。以此三见为缘而起者,贪瞋痴慢之四也。次迷于道谛之理而起,有八惑。于前之七惑加戒禁取之一。有一类外道,修无想定误为入涅槃之正道,是由迷于道谛之理而起之非道计道之戒禁取见也。馀七惑如集谛例。已上总为欲界之三十二惑。然色界与无色界各有二十八者,于四谛下之惑各除瞋之一故也。上二界为定地非如欲界之为散地,故不起如瞋恚之粗动烦恼。于已上三界通计四谛下之惑而为八十八也。于见道十五心之间断之,故云八十八使之见惑。见俱舍论十九,止观五下,大乘义章六,同十六,四教仪集注中,七十五法。大乘之百十二者,欲界之四谛下各有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惑,合为四十。于色界无色界之各四谛下各除瞋(上界总无瞋毒)为九惑,故合为八九七十二。即合欲界之四十而为百十二。唯识述记九末曰:「见所断欲界四十。上界各三十六。」
思惑品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于欲界有贪瞋痴慢之四,于上二界各有贪痴慢之三,合而为十。大乘之十六者,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于上二界各除瞋,而馀五惑,故合为十惑。又合欲界之六惑而为十六惑。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故合见思,则小乘为九十八,是谓之九十八随眠。大乘为百二十八,是谓之百二十八根本烦恼。
(杂语)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于欲界有贪瞋痴慢之四,于上二界各有贪痴慢之三,合而为十。大乘之十六者,于欲界有贪、瞋、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于上二界各除瞋,而馀五惑,故合为十惑。又合欲界之六惑而为十六惑。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故合见思,则小乘为九十八,是谓之九十八随眠。大乘为百二十八,是谓之百二十八根本烦恼。
住心品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入真言门住心品之略,大日经品名,明真言行者之心相。
(书名)入真言门住心品之略,大日经品名,明真言行者之心相。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译偈颂。即法华经第七卷,(七卷本)普门品之别行,世所谓观音经也。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译偈颂。即法华经第七卷,(七卷本)普门品之别行,世所谓观音经也。
妙音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妙音菩萨品之略称。
(经名)妙音菩萨品之略称。
妙音菩萨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四品之名。说妙音菩萨之因行果德。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四品之名。说妙音菩萨之因行果德。
妙庄严王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妙庄严王本事品之略称。
(经名)妙庄严王本事品之略称。
妙庄严王本事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七品之名。说妙庄严王之本事来历,故名。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七品之名。说妙庄严王之本事来历,故名。
易行品
【佛学大辞典】
(书名)龙树造,十住毗婆沙论第五卷中之品名。至初地不退位之道,有难易。易行品示其易行之道,别说阿弥陀佛之救济也。
(书名)龙树造,十住毗婆沙论第五卷中之品名。至初地不退位之道,有难易。易行品示其易行之道,别说阿弥陀佛之救济也。
金刚顶经释字母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之略名。
(经名)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之略名。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字文殊之修法。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字文殊之修法。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华大曼荼罗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由梵本之金刚顶经抄译第二大品降三世观音之曼荼罗者。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由梵本之金刚顶经抄译第二大品降三世观音之曼荼罗者。
忿怒王仪轨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第三十一之略名。
(经名)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第三十一之略名。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养法者。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养法者。
陀罗尼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品名。在第八卷,说药王菩萨及四天王十罗刹女等各拥护持经者之神咒。
(经名)法华经品名。在第八卷,说药王菩萨及四天王十罗刹女等各拥护持经者之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