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添品法华
【佛学大辞典】
(经名)添品妙法莲华经之略。
添品妙法莲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卷,隋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净行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本业经之异名。
欲界九品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九品惑)
九品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粗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三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禅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禅及四无色,除瞋而有三惑。然于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于有漏无漏之两断,凡夫亦得断其中之下八地七十二品。若就圣者言之,则于修道位,断欲界之前六品者为第二果,全断欲界之九品者为第三果,断上二界之七十二品者为第四果。又断此一品,每各有无间解脱二道,称为九无间九解脱是也。(参见:九无间道)
发下品十善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发心之一。众生念念起胜他之心,行下品之十善,植修罗道之种也。
【三藏法数】
下品者,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谓众生念念欲胜于人,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是名发下品十善心。(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谓行非天也。)
普门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略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也。为观音菩萨说普门圆通之德者,故名普门品。示现三十三身普使一切众生圆通于佛道也。法华科注八曰:「普门即圆通之门也。」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普门者,普以周普为义,门觉开通无滞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故称为门。」
普门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之异译。
普贤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普贤菩萨劝发品之略称。
普贤行愿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略名。即四十华严经之第四十卷也。
普贤菩萨劝发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八品之名。法华之终,普贤菩萨由东方来,于末世之行者劝发法华也。
菩萨心地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梵网经之品名。此如经题亦为喻,大士之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统万事。见天台菩萨戒经疏上。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最后品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最极微细之无明也。就生起之次第而谓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元品无明等。就伏断之次第而谓为最后品无明。七帖见闻七曰:「约流转初无始无明云也。又元初一念无明云也。是即法性都忽然念起,名为无明。迷始一念无明也。又还灭门时断惑终故最后品无明云也。又终品无明释。」
【佛学常见辞汇】
最细微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或元品无朋,最后的无明即叫做最后品无明。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
提婆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提婆达多品之略。(参见:提婆达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