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抽割
(1).抽去割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2).谓心肠有如割裂。形容哀痛之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
《漢語大詞典》:些语(些語)
哀痛之辞。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些语不成骚,商歌鼓长鋏。”
分類:些语哀痛
《漢語大詞典》:辟踊
捶胸顿足。形容哀痛至极。辟,通“ 擗 ”。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 孔颖达 疏:“拊心为辟,跳跃为踊。孝子丧亲,哀慕至懣,男踊女辟,是哀痛之至极也。”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淮南子·主术训》:“衰絰菅屨,辟踊哭泣,所以諭哀也。” 清 戴名世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志忠 仰天祝曰:‘以先帝之仁圣,遭祸乱至此,今无血胤,海内伤之,若果先帝子,愿天诱其衷。’遂辟踊大哭。”
《漢語大詞典》:三踊
古代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凡初死、小敛、大敛皆哭踊,谓之三踊。礼记·杂记上:“公七踊,大夫五踊,妇人居间,士三踊。” 郑玄 注:“公,君也。始死及小敛、大敛而踊,君、大夫、士一也,则皆三踊矣。”《淮南子·天文训》:“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
《漢語大詞典》:痛怛
哀痛悲伤。南齐书·褚渊传:“司徒奄至薨逝,痛怛慟怀。” 宋 曾巩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进状》:“奄尽大期,羣臣痛怛。”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五一:“ 吴季清 先生一家之死难,实我生朋友中最痛怛之事。”
分類:哀痛悲伤
《漢語大詞典》:悲惜
哀痛惋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赵固 所乘马忽死,甚悲惜之。” 巴金 《沉默集·卢骚与罗伯斯庇尔》:“过去的景象折磨我的心灵。我悲惜那个巨大的损失。”
分類:哀痛惋惜
《漢語大詞典》:恻念(惻念)
哀痛悼念。新唐书·悼怀太子普传:“ 悼怀太子 普 …… 大和 二年薨,帝惻念不能已,故赠卹加焉。”
《漢語大詞典》:愁哀
忧苦哀痛。《韩诗外传》卷六:“百姓上困於暴乱之患,而下穷衣食之用,愁哀而无所告诉。”
分類:忧苦哀痛
《漢語大詞典》:嗟隐(嗟隱)
叹惜哀痛。新唐书·元载传:“及死,行路无嗟隐者。”
分類:叹惜哀痛
《國語辭典》:圮绝(圮絕)  拼音:pǐ jué
崩坏毁绝。《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得也。」汉。班固〈幽通赋〉:「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
《漢語大詞典》:慈泪(慈淚)
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唐 白居易 《病中哭金銮子》诗:“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漢語大詞典》:佞哀
为了迎合取媚,故意做作的哀痛。文选·潘岳〈西征赋〉:“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 李善 注:“ 邓曄 于 匡 起兵南乡, 莽 愈忧,不知所出。 崔发 曰:‘周礼,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 莽 乃率羣臣至南郊,搏心大哭,诸生甚悲哀,及能颂策文,除以为郎也。”
《漢語大詞典》:苦悰
哀痛的心情。 明 张居正 《答司成张宏阳书》:“承华翰,知公有 卜夏 之痛。得 许司成 书,极言公苦悰,殊为悬念。”
分類:哀痛心情
《漢語大詞典》:搯膺
捶胸,椎心。谓哀痛至极。国语·鲁语下:“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无搯膺,无忧容。” 韦昭 注:“搯,叩也;膺,胸也。” 清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手部》“搯”:“ 韦 注即俗谓椎心,丧礼有擗拊心也,则叩胸亦未为失。此正谓哀之甚,如欲挑出心肝者然。 韦 祇言其大意而已。” 汉 马融 《长笛赋》:“靁叹頽息,搯膺擗摽。”
《漢語大詞典》:悲怖
哀痛惶恐。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今社稷危急,兆庶悬命……臣等不胜悲怖,谨伏地上请。”
分類:哀痛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