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列传下〉~392~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赞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筦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例句

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 杜甫 收京三首

《國語辭典》:哀痛  拼音:āi tòng
哀伤悲痛。《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知陈武已亡,董袭又沉江而死,哀痛至切。」
《漢語大詞典》:哀痛诏(哀痛詔)
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末年遂弃 轮臺 之地,而下哀痛之詔,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前蜀 韦庄 《赠薛秀才》诗:“但闻哀痛詔,未睹凯旋歌。”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引 清 蒋琦龄 《中兴十二策》:“不幸而运值中否,灾害并至,则必下哀痛之詔,追悔既往,深自刻责,期与天下更始。”
《國語辭典》:悲切  拼音:bēi qiè
1.悲痛。唐。王昌龄岳阳别李十七越宾〉诗:「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閒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形容凄厉。如:「雁声悲切」。
《漢語大詞典》:哀悲
悲哀;哀痛。老子:“杀人之众,以哀悲涖之。”史记·孝文本纪:“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生十年而失先王,哭泣哀悲,弔客不忍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遂极言乐声哀悲,非雅正之音。”
分類:悲哀哀痛
《漢語大詞典》:伤楚(傷楚)
哀痛。《晋书·孔坦传》:“得八月十五日书,知疾患转篤,遂不起济,悲恨伤楚,不能自胜。”魏书·酷吏传·于洛侯:“乃立四柱磔其手足,命将絶,始斩其首,支解四体,分悬道路。见之者无不伤楚,闔州惊震,人怀怨愤。”
分類:哀痛
《漢語大詞典》:悲怛
哀痛。《晋书·王敦传》:“近承大将军困篤緜緜,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及葬而归,悲怛欲死,辗转空牀,竟无生路。”
分類:哀痛
《漢語大詞典》:愁凄(愁悽)
哀痛。楚辞·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分類:哀痛
《漢語大詞典》:凄恸(淒慟)
哀痛。北齐书·封隆之传:“ 孝琬 灵櫬言归,二人送於郊外,悲哭悽慟,有感路人。”
凄惨悲痛。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儿曹莫凄慟,老眼欲枯萎。”凄,一本作“ 悽 ”。
《漢語大詞典》:伤恫(傷恫)
哀痛。 明 方孝孺 《祭邹博士》:“此皆士君子之奇遇,而先生已得之矣,復何有所伤恫!”
分類:哀痛
《漢語大詞典》:悯恸(憫慟)
哀痛。晋书·愍怀太子遹传论:“虽復礼备哀荣,情深悯慟,亦何补於荼毒者哉!”
分類:哀痛
《國語辭典》:悲歌  拼音:bēi gē
1.悲壮地唱歌。如:「慷慨悲歌」。《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悲壮或哀痛的歌曲或歌声。唐。王勃益洲夫子庙碑〉:「厄宋围陈,奏悲歌于下蔡。」《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漢語大詞典》:衔哀(銜哀)
心怀哀痛。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 曾子 衔哀,七日不飢。”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分類:心怀哀痛
《國語辭典》:心死  拼音:xīn sǐ
1.比喻绝望。《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摒除杂念而达到无我的境地。《列子。汤问》:「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
《國語辭典》:心若死灰  拼音:xīn ruò sǐ huī
语出《庄子。知北游》:「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心不为外物所动,如不再燃烧的灰烬。《隋书。卷五七。卢思道传》:「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也作「心如死灰」。
《國語辭典》:悲心  拼音:bēi xīn
1.悲苦的心情。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六〉:「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晋。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2.慈悲的心怀。唐。道宣〈妙法莲华经弘传序〉:「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