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1,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泊岩和尚
清院和尚
瑞岩和尚
释和和
卧龙和尚
云住和尚
张万和
赵和璧
智异山和尚
钟离权(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 世称 钟离先生 )
释圆寂(无生和尚 )
王玄宗(太和先生 承真 )
孔季诩(季和 )
和逢尧
僧道岸( 大和尚 )
泊岩和尚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泊岩和尚。谷山藏禅师法嗣。 问。如何是禅。师曰。古冢不为家 问。如何是道。师曰。徒劳车马迹 问。如何是教。师曰。贝叶收不尽。
清院和尚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清院和尚。九峰虔禅师法嗣。 僧问。奔马争毬。谁是得者。师曰。谁是不得者。曰恁么则不在争也。师曰。直得不争。亦有过在。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处如何鍜鍊。师曰。两手捧不起。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瑞岩和尚。谷山藏禅师法嗣。 问。黑白两亡开佛眼时如何。师曰。恐你守内 问。如何是诞生王子。师曰。深宫引不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世莫知其氏族乡里。常居京师之大安国寺。言祸福。辄奇中。诸公贵人。皆敬事之。时寺方营造殿阁。未完就。和冀得资费以助。荣阳郑万钧尚越国公主。无子。夫归迎和供养以请。和遽曰。此易耳。但能以帛三千疋。遗我者。当使公主生二男。万钧闻之。喜甚。即如数施之。殿阁以落成。主亦旋有娠。和谓万钧曰。主所娠天人也。然吾本欲使主率产。而主弱恐莫胜兹。姑先后之。必二年连产二子。于是潜耀晦明。皆主出卒为唐闻人。而和之造诣。又岂可量哉。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和和者。莫详氏族本生。其为僧也狂而不乱愚而有知。罔测其由。发言多中。时号为圣。安国寺中居住出入无拘捡。见本寺修营殿阁未就。有越国公主降荣阳郑万钧。虽琴瑟相谐而数年无子。和因至公主家。钧焚香洒扫以待之。主拜跪归向。钧祈告之曰。某自叨选尚愿得一子为嗣。唯师能致之乎。和曰。易耳。但遗我三千疋绢。主当诞二男。钧勤重如听佛语。出绢如所求施之。和取付修寺殿阁功德主。乃曰。主有娠矣。吾令二天人下为公主作儿。所忧者公主不能并妊二子乎。为孪乳包羞耳。吾俾其同年而前后诞之。果如其言。岁初年末各生之矣。长曰潜耀。次曰晦明。皆美丈夫后博涉成事焉。京邑之间传扬沸渭。量其位地不可轻议哉。
神僧传·卷第八
和和者。莫详氏族。其为僧也狂乱。发言多中。时号为圣。有越国公主适荣阳郑万钧数年无子。万钧请曰。吾无嗣愿得一子。唯师降恩可乎。师曰。遗我三千匹绢。主当诞两男。钧如言施之。和取绢赴寺云修功德。乃谓钧曰。主有娠矣。吾令二天人下为公主作儿。又曰。公主腹小能并妊二男乎。吾当使同年而前后耳。公主遂妊。年初岁终各诞一子。长曰潜曜。少曰晦明。皆美丈夫博通有识焉。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卧龙和尚。云盖元禅师法嗣。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 问。十二时中间。如何用心。师曰。猢猴吃毛虫。景德(传灯录)。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云住和尚。云居膺禅师法嗣。 问。诸佛道不得。什么人道得。师曰。老僧道得。曰诸佛道不得。和尚作么生道。师曰。诸佛是我弟子。曰请和尚道。师曰。不是对君王。好与二十棒。(传灯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诸暨人。力学明经。父母丧,负土成坟,兄弟庐于墓。及卒,子张孝祥亦庐墓,达二十余年。诏旌其门,名其里曰孝感。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六
和璧。国子祭酒冬曦弟。擢进士。
智异山和尚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智异山和尚。临济玄禅师法嗣。 一日示众曰。冬不寒。臈后看。便下座(景德传灯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纪事》卷七〇云为唐时处士,曾题诗于邢州开元寺。《宣和书谱》卷一九则称之为神仙,自称天下都散汉,自云生于汉,吕洞宾对之执弟子礼,其问答语及诗编次成集。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录诗赠王巩。《唐才子传》卷一〇谓其字云房,避乱入太白、紫阁。《全唐诗》则云为咸阳(今属陕西)人,号云房先生,遇仙传道,入崆峒山。《道藏》有《钟吕传道集》,记其与吕洞宾修道事,伪题施肩吾撰。后世以其为八仙之一,称为汉钟离。有关记载始于北宋,唐五代是否有其人,殊难断定。《全唐诗》存钟离权诗4首,多为依托之作。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不知何许人。总章间。见于京师。性嗜静燕。得心法于嵩山老安禅师玄解莫能及。久居太平等山。寻访稠禅师遗迹殆遍。或致礼则吒詈。邀请则避走。常有不可犯之色。踞傲腆跣意气自得。然海内好脩之士。愈益亲附焉。大司空严绶尤倾心信。重。世号无生和尚。没时或谓其年百五十五。生于己巳之岁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圆寂。不知何许人也。恒以禅观为务勤修匪懈。就嵩山老安禅师请决心疑。一皆明焕寂化行相部依附者多。久居天平等山。稠禅师往迹无不遍寻。时大司空严绶倾心信重。享寿一百五十五岁。咸亨二年己巳岁生按咸亨二年辛未。合云总章二年己巳也。 世号无生和尚是欤。寂之高岸恒不欲人致礼邀请。必有不可犯之色。时或非之。然则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非其傲诞势使然也。释掘多者。印度人也。从踰沙碛向慕神州。不问狄鞮旋。通华语而尚禅定。径谒曹溪能师。机教相接犹弱丧还家焉。多游五台路由定襄。历村见一禅者结庵独坐。问之曰。子在此奚为。曰吾观静。多曰。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得非劳子之形役子之虑乎。其僧茫昧拱默而已。作礼数四请垂启发。多曰子出谁门邪。曰神秀大师。多曰。我西域异道。寔繁有徒。最下劣者不堕此见。兀然空坐蓐烂身疲。初无深益。子莫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早往韶阳请决所疑。能曰。子何不自观自静邪。不观相不观如子游历日用自然安乐也。一如多所言。略无少异。伊僧抉开罗网。多后莫知攸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都人,祖籍琅邪,号太和先生。隐于嵩山,传黄老术。
全唐文·卷二百三
玄宗字承真。琅琊临沂人。隐嵩山。号太和先生。传黄老术。垂拱二年卒。
孔季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山阴人,字季和。孔祯子。武则天永昌元年,擢制科。为校书郎。陈子昂常称之,以为可比卫玠。官终左补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岐州岐山人。武则天时负鼎上书,自言愿助天子和饪,坐流庄州十余年。后举进士第,擢监察御史。突厥请尚公主,逢尧奉使称旨,擢户部侍郎。坐善太平公主,贬朗州司马。官终柘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7 【介绍】: 唐僧。光州人,俗姓唐。少通经史百家,及长,出家,为文纲法师高足,精《四分律》。居会稽龙兴寺,时号大和尚。中宗时,徵召至京师,为菩萨戒师。后辞归,度人置寺。知江表多行《十诵律》,乃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唐氏。其先颍川人。晋永嘉南渡迁光州。遂世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始自期以儒学奋。既而悔之。乃求薙染。夜梦迦叶波有所教戒。且阅经所见。与梦中语合。由是慧解日进。而声名日起。时初法师方以道德重扬。越俗号大和尚。岸从之。住会稽龙兴寺。中宗朝。诏偕诸大德见内殿。宠遇隆渥。上因从受菩萨戒。诏图其形林光宫。且制赞其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纵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纪纲僧政。律藏冀以传芳。象教因乎光盛。历任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之职。天下以为荣。锡赉山积云委。俄还乡里。度人建寺以散之。而星霜之变。复二纪于兹矣。迫钟漏之期。念钓游之地。开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龙兴。寿六十四。弟子。以礼葬。礼部侍郎姚奕。撰文勒碑云。先是江表。盛行十诵至岸为天子师。动以墨敕从事。东南之僧罔敢或戾。而四分之传。繄亦岸之力欤。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岸。姓唐氏。世居颖川。是为大族。汉尚书令琳司空珍吴尚书仆射固雍州刺史彬凉镇北将军瑶之后也。永嘉南度迁于光州。衣冠人物晖映今古。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爰在髫龀有若老成。齿胄胶庠侚齐坟典。犹恐闻见未博艺业有遗。遂浮江淮达洙泗探禹穴升孔堂。多历年所矣。操翰林之鼓吹。游学海之波澜。讨论百家商攉三教。乃叹曰。学古入官纡金拾紫。儒教也。餐松饵柏驾鹤乘龙。道教也。不出轮回之中俱非筏喻之义。岂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缁铢世间掌握沙界哉。遂落发出家洗心访道。一音克举四句精通。竖修律仪深入禅慧。夜梦迦叶来为导师。朝阅真经宛契冥牒。由是声名籍甚远近吹嘘。为出世之津梁。固经行之领袖。十方龙象罔不师范焉。万国鹓鸾无敢詶对者。向若回兹妙识适彼殊途。议才必总于四科。济世雅符于三杰。有若越中初法师者。秘藏精微罔不明练。道高寰宇德重丘山。岸闻善若惊同声相应。乘杯去楚杖锡游吴。云雾一披钟鼓齐振。期牙合契澄什联芳。由是常居会稽龙兴寺焉。扬越黎庶江淮释子。辐辏乌合巷少居人。罕登元礼之门。且睹公超之市。岸身遗缠盖心等虚空。不择贤愚无论贵贱。温颜接待善诱克勤。明鉴莫疲洪钟必应。皆窥天挹海虚往实归。其利博哉。无得称也。时号为大和尚。登无畏座讲木叉律。容止端严。辞辩清畅。连环冰释理窟毫分。瞻仰者皆悉由衷。听受者得未曾有。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倾。捐弃旧闻佩服新义。江介一变其道大行。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闻而异焉。遣使徵召前后数介。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帝因朝暇躬阅清言。虽天眷屡回而圣威难犯。凡厥目对靡不魂惊。皆向日趋风灭听收视。岸人望虽重僧腊未高。犹沦居下筵累隔先辈。惜帝有轮王之位不起承迎。以吾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皇帝睹其高尚。伏以尊严偏赐衣钵。特彰荣宠。因请如来法味屈为菩萨戒师。亲率六宫围绕供养。仍图画于林光宫。御制画赞。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综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象教因乎光盛。比夫灵台影像麟阁丹青。功德义殊。师臣礼异。铨择网管统帅僧徒者。有司之任也。以岸盛德广大至行高邈。思遍雨露特变章程。所历都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总务。皆承敕命深契物心。天下以为荣。古今所未有。中宗有怀罔极追福因心。先于长安造荐福寺。事不时就作者烦劳。敕岸与工部尚书张锡。同典其任。广开方便博施慈悲。人或子来役无留务。费约功倍。帝甚嘉之顿邀赏锡。何间昏晓既荷天泽。言酬恩地遂还光州。度人置寺。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拘邻比丘便为人宝。能事斯毕夫何恨哉。江海一辞星霜二纪。每怀成道之所。更迫钟漏之期。遂去上京还至本处。将申顾命精择门人僧行超玄俨者。是称上足也。克传珠髻之宝。俾赐金口之言。右胁而卧示其泡幻也。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八月十日。灭度于会稽龙兴道场。时年六十有四。海竭何依。山崩安仰。天人感恸道俗哀号。执绋衣缞动盈万计弟子龙兴寺慧武寺主义海都维那道融大禹寺怀则大善寺道超齐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怀莹香严寺怀彦平原寺道纲湖州大云寺子瑀兴国寺慧纂等。秀禀圭璋器承磨琢。荷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思播芳尘必题贞石。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德。初岸本文纲律师高足也。及孝和所重其道克昌。以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岸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伊宗盛于江淮间者岸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