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4—571 【介绍】: 北齐清都临漳人,字彦通。先世西域胡商,本姓素和氏。初选为国子学生。高湛为长广王时,辟为行府参军。善握槊,能弹琵琶,倾巧便僻,为湛所恩幸。湛即帝位(武成帝),迁黄门侍郎,尝劝帝以国事付大臣而恣意作乐,武成帝大悦,纳之。又与祖珽说武成帝禅位太子(后主),封官侍中、尚书左仆射。武平元年封淮阳王,除尚书令、录尚书事,操纵朝政。后为琅邪王高俨所杀。
司马申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南朝陈河内温人,字季和。梁元帝时,为开远将军,从王僧辩讨侯景,除散骑侍郎,迁从事中郎。入陈,除江乘、秣陵令,甚有治绩,迁东宫通事舍人。陈宣帝死,始兴王叔陵作乱。申驰召萧摩诃帅兵斩之,以功封文招县伯。官至散骑常侍。历事三帝,内掌机密,颇作威福。性忍害,好谮毁,朝之端士,遍罹其殃。省中秘事,往往泄漏。能候人主颜色。忤己者,必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是以朝廷内外,皆从风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61 【介绍】: 北周陇西成纪人,字仲和。李植弟。美容仪,善谈论,涉猎群书,尤工骑射。娶宇文泰女。时泰威权震王,西魏废帝欲图之。泰乃托意诸婿,以为心膂,以基为武卫将军,掌禁旅,废废帝,立恭帝。北周孝闵帝即位,出基为浙州刺史。坐兄植谋诛宇文护事当死,以泰之婿得免,谪为江州刺史卒。谥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京兆长安人,字弘顺。擅相术,言多验。杨坚微时诣和求相,和谓坚曰:“公当王有四海。”入隋,文帝开皇末进位开府。著《相经》。
全隋文·卷二十三
和字弘顺,京兆长安人。周初,为夏官府下士,累迁少卜上士,赐爵安定乡男。迁畿伯下大夫,进封洹水县男。大象中,拜仪同。隋受禅,进爵为子。开皇末,进位开府。有《相经》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安定乌氏人,字景和。性刚直,有学识。初仕于北周。入隋,以正直,拜治书侍御史。出为西宁州刺史。时各部族酋长以争夺黄金,每动干戈。后各族酋长遗金于毗。毗招各族酋长,置金于坐侧,对之哭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攻,今将此来,欲杀我邪。”悉以还之。各族酋长感悟,遂不相攻击。文帝闻而善之,征还拜大理卿,处法平允。进上开府。炀帝即位,迁刑部尚书。奏劾宇文述私役部兵,忤旨。忧愤卒。
全隋文·卷二十五
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从伐齐,为行军总管长史,除并州别驾,加仪同三司。宣政中,封易阳县子,迁武藏大夫。隋受禅,进爵为侯,拜治书侍御史,转大兴令,迁雍州赞治,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徵散骑常侍、大理卿。仁寿初,进上开府。炀帝即位,迁刑部尚书,摄御史大夫。以忤旨,忧愤卒。
陈叔穆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简介
陈叔穆(?—605年后),字子和,陈宣帝陈顼第二十三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9 【介绍】: 隋京兆万年人,字处谧。少有志节,屡战立功,为骠骑将军。尝从讨突厥,被刺中颈,以草塞创再战,神气自若,敌遂败走。官至左屯卫大将军。后从炀帝征吐谷浑,中流矢卒。谥壮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安定朝那人,字长谐。幼孤,从母学经书。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宗亲吉凶,多相咨访。卒于济阴太守任。
唐邕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太原晋阳人,字道和。明敏强记,有治才。初被荐于高欢,为外兵曹,典执文帐。高洋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累官尚书令,封晋昌王,录尚书事。在齐一代,专典兵机。北齐末年,于晋阳降周,迁凤州刺史。隋文帝开皇初卒。
赵辅和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清都人。以明《》善筮为高欢馆客。武成帝、后主时,筮后宫诞男女及时日,多中。授通直常侍。入周,为仪同。隋文帝开皇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37 【介绍】: 隋唐时洛阳人,后徙郿。少重气任侠,长乃折节自将。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资、梁、蒲三州刺史。炀帝北巡,和馈献精腆,遂拜交趾太守。善抚吏士,以宽惠称。唐高祖时拜稷州刺史。卒谥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40 【介绍】: 隋唐间僧。雍州万年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年十八出家,事因圣寺珍禅师。为华严宗初祖。在终南山开讲《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赐号“帝心”,故又被称为“帝心尊者”。坐定于雍州义善寺。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杜氏。雍之万年人。年十八弃俗。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出家。珍魏氏。素习定学。先是京师之东有地亢爽。俗号马头。珍营而居之。方鸠工。善类子来。倏就端绪。有犬身黄足白。然不知其所从至。日衔负土木尤勤效。时过中。虽饥不食。事闻。诏所司日给米三升。以旌异之。及其毙。则工亦告备矣。惟珍端坐。终日燕嘿自怡。顺侍旁既久。其神领意会之妙。岂复可量哉。尝化庆州之民设会。始约五百人。及期而至者加倍。檀越有难色。顺曰。幸给之。无忧也。已而人皆厌足。无所欠。然亦不知其增益之自云。牛马性本驯。河江弘畅二张家所畜类。抵齧莫能制。顺过之。二张以告。即为说慈悲法。抵齧顿息。骊山地多虫蚁。顺将领众坐夏其间。而虑乏蔬茹。乃圃而祷之。莳种滋茂。绝蠹蚀。间示人以痈肿溃脓。流血沾污。而人之爱敬者。甚而求吮之。其次求拭之。顺既愈。而吮者之口。拭者之帛。香气久不散。三原县民田萨埵者。患生聋。张苏者。患生哑。顺俱召使前。而聋者能闻。哑者能语矣。武功县僧为龙所魅病。众以请顺。未几僧作龙语曰。禅师既来。义不可以久住。其僧病寻已。此皆物之具有情识。而若足以感动者。至于无情识而感动焉。则或难以理推矣。行南野。黄渠适泛涨。方揭厉。水忽中断不流。因径济如遵平陆。既济而水复流。汹涌益甚。见者骇服。至若刊神树。撤鬼祠。斥远巫觋。又其迹之粗者也。贞观十四年。无疾坐逝于京师南郊之义善寺。春秋八十四。葬樊川之北原。颜色经月丰润。阅三期开龛视之。骸不仆散。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振绩京皋。阐述华严摄论。以继其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法顺。姓杜氏。雍州万年人。禀性柔和未思沿恶。辞亲远戌无惮艰辛。十八弃俗出家。事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珍姓魏氏。志存俭约野居成性。京室东阜地号马头。空岸重邃堪为灵窟。珍草创伊基劝俗修理。端坐指撝示其仪则。忽感一犬不知何来。足白身黄自然驯扰。径入窟内口衔土出。须臾往返劳而不倦。食则同僧过中不饮。即有斯异。四远响归。乃以闻上。隋高重之。日赐米三升用供常限。乃至龛成无为而死。今所谓因圣寺是也。顺时躬睹斯事。更倍归依。力助缔构随便请业。末行化庆州劝民设会。供限五百。及临斋食更倍人来。供主惧焉。顺曰。无所畏也。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由来千人皆足。尝有清河张弘畅者。家畜牛马。性本弊恶。人皆患之。卖无取者。顺示语慈善。如有闻从。自后更无抵啮其导发异类为如此也。常引众骊山。夏中栖静。地多虫蚁无因种菜。顺恐有损害。就地示之。令虫移徙。不久往视。如其分齐恰无虫焉。顺时患肿。脓溃外流。人有敬而𠲿者。或有以帛拭者。寻即差愈馀脓发香流气难比拭帛犹在香气不歇。三原县民田萨埵者。生来患聋。又张苏者。亦患生哑。顺闻命来与共言议。遂如常日。永即痊复。武功县僧毒龙所魅。众以投之。顺端拱对坐。龙遂托病僧言曰。禅师既来。义无久住。极相劳娆。寻即释然。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顺不施馀术。但坐而对之。识者谓有阴德所感。故幽灵偏敬致。其言教所设。多抑浮词。显言正理。神树鬼庙见即焚除。巫觋所事躬为并当。祯祥屡见绝无障碍。其奉正也如此。而笃性绵密情兼汎爱。道俗贵贱皆事邀延。而一其言问胸怀莫二。或复重痼难治。深愿未果者。皆随时指示。普得遂心。时有赞毁二途闻达于耳。相似不知翻作馀语。因行南野将度黄渠。其水汎溢。厉涉而度。岸既峻滑。虽登还堕。水忽断流。便堕陆度。及顺上岸水寻还复。门徒目睹而不测其然也。所以感通幽显。声闻朝野。多有鄙夫利其财食。顺言不涉世。全不留心。随有任用。情志虚远但服粗弊。卒无兼副。虽闻异议仍大笑之其不竞物情又若此也。今上奉其德仰其神引入内禁。隆礼崇敬。储宫王族懿戚重臣。戒约是投无爽归禁。以贞观十四年。都无疾苦。告累门人。生来行法令使承用。言讫如常坐定。于南郊义善寺。春秋八十有四临终双鸟投房。悲惊哀切。因即坐送于樊川之北原。凿穴处之。京邑同嗟。制服亘野。肉色不变经月逾鲜。安坐三周枯骸不散。自终至今。恒有异香流气尸所。学侣等恐有外侵。乃藏于龛内。四众良辰赴供弥满。弟子智俨名贯至相。幼年奉敬雅遵馀度。而神用清越振绩京皋。华严摄论。寻常讲说。至龛所化导乡川。故斯尘不终矣。
神僧传·卷第六
释法顺。姓杜氏。雍州万年县人。禀性柔和。年十八弃俗出家。事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尝行化庆州劝民设会供限五百。及临斋食更倍人来。供主惧焉。顺曰。无所畏也。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从来千人皆足。有张河江张弘畅者。家畜牛马性本弊恶。人皆患之。卖无取者。顺示语慈善如有闻从。自后更无抵齧。尝引众骊山夏中栖静。地多虫蚁无因种菜。顺恐有损害。就地示之令虫移徙。不久往视。如其分齐恰无虫焉。顺时患肿脓溃外流。人有敬而𠲿(子累切)者。或有以帛拭者。寻即瘥愈。馀脓发香流气难比。拭帛犹带香气不散。三原民田萨埵者。生来患聋。又张苏者亦患生哑。顺闻命来与共言议。遂如常日永即痊复。武功县僧为毒龙所魅。众以投之顺。端拱对坐。龙遂托病僧言曰。禅师既来义无久住。极相劳娆寻即释然。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顺不施馀术但坐而对之无不痊愈。因行南野将度黄渠。其水汎溢厉涉而度岸既峻滑。虽登还堕水忽断流。便随陆而度。及顺上岸水寻还复。门徒勿睹。而不测其然也。以贞观十四年。都无疾苦告累门人。生来行法令使承用。言讫如常坐定卒于南郊义善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会稽馀姚人。少好学,家贫,屋漏,恐湿古籍,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与孔广等皆以才学知名。明帝时,位中书郎、廷尉。
全宋文·卷五十五
和,会稽馀姚人,大明中太学博士,泰始中迁仪曹郎长兼博士,历中书郎,拜廷尉卿。
乞伏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马邑鲜卑族人,字令和。少有大节,娴弓马,好鹰犬。在北周屡有战功,进位柱国,赐爵西河郡公。入隋拜曹州刺史,发民奸隐,查实户籍,得户数万。后历转数地总管、刺史。至荆州总管、领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其奢,风化大洽。炀帝即位,为天水太守。大业五年,帝西巡,以道不整,献食薄,除名为民。卒于家。
包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东海人,字和乐。传兄包愉儒业,明五经。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深。炀帝大业中任国子助教。其时《汉书》学者皆以萧该、包恺为宗匠。聚徒教授数千人。卒,门人为起坟立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