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协睦(協睦)
亦作“ 协穆 ”。 和睦。书·周官“﹝司徒﹞扰兆民” 孔 传:“以安和天下众民,使小大皆协睦。”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北齐书·魏收传:“ 收 先副 王昕 使 梁 ,不相协睦。”新唐书·王处存传:“协穆 太原 以自助,远近同心。”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二:“弼亮惟寅而万姓协睦。” 郭沫若 《宿楚雄》诗之一:“民族塤篪真协睦,农田禾黍好收成。”
分類:和睦
《漢語大詞典》:欢亲(懽親)
欢悦和睦。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下无倍背之心,上无诛伐之志,上下懽亲,诸侯顺附。”
《漢語大詞典》:崇好
崇尚爱好。魏书·陆子彰传:“ 子彰 崇好道术,曾患重疾,药中须桑螵蛸, 子彰 不忍害物,遂不服焉。”
分類:崇尚爱好
《漢語大詞典》:集安
和睦安定。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陛下即位,存抚天下,集安中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辑安”。
分類:和睦安定
《漢語大詞典》:悌友
谓兄弟姊妹间亲密和睦。 唐 王勃 《慈竹赋》:“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大孝,慈祥悌友。”
《漢語大詞典》:穆亲(穆親)
和睦相亲。《晋书·陆机传》:“篤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
分類:和睦相亲
《漢語大詞典》:和居
和睦相处。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鬚髮,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
《國語辭典》:欢邻(歡鄰)  拼音:huān lín
友邦。《宋史。卷四八六。外国传二。夏国传下》:「南有于阗,作我欢邻,北有大燕为我强援。」
分類:和睦邻邦
《漢語大詞典》:不相中
不和睦;不融洽。管子·国蓄:“夫国之君不相中,举兵而相攻。” 马非百 注:“不相中,不和睦之意。”史记·封禅书:“ 康后 有淫行,与王不相中。” 司马贞 索隐引《三苍》:“中,得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子 胜之 代侯。六岁,尚公主,不相中。”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犹言不相合当。”
《漢語大詞典》:比善
和睦亲善。《汉书·晁错传》:“近者献其明,远者通厥聪,比善戮力,以翼天子。”
《國語辭典》:缉穆(緝穆)  拼音:qì mù
和睦。《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
分類:和睦
《漢語大詞典》:睦睦
(1).和睦,亲密。 南朝 梁 庾肩吾 李镜远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诗之三:“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松柏稍相依,懽爱时睦睦。”
(2).恭敬貌。睦,通“ 穆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旼旼睦睦,君子之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穆穆”。
《漢語大詞典》:邕穆
和睦敬肃。邕,通“ 雍 ”。晋书·孝友传·桑虞:“ 虞 五世同居,闺门邕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大王德化邕穆,政教明察。”
分類:和睦
《漢語大詞典》:和室
谓与妻室和睦相处。 唐 刘商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诗:“听调琴弄能和室,更解弯弧足自防。”
《漢語大詞典》:合顺(合順)
(1).使归附。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宽而有众,才可合顺,而专任威刑,轻视民命……抱薪扑燎,岂可得乎?”
(2).和睦顺遂。 邓友梅 《烟壶》十六:“她祝死去的母亲早日超生……还祝家里人合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