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汝南西平人,字阳士。东汉末,举孝廉,不就。率亲旧依刘表。后归曹操,为丞相掾属。魏国既建,为侍中、郎中令。魏文帝即位,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魏明帝时,进封西陵乡侯,拜太常。为官清廉,至卖田宅以自活。卒谥简。
全三国文·卷四十
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太和中为太常。卒,谥简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5—1316 【介绍】: 元东平路阳谷人,字伯川。世祖至元十年试中兴路劝农司掾,擢屯田丞,迁济州判官。成宗大德初转益都高苑县尹。仁宗延祐元年以河南行省员外郎致仕。
《漢語大詞典》:孚洽
(1).谓使和洽悦服。 宋 沈虞卿 《〈小畜集〉跋》:“﹝ 王禹偁 ﹞ 咸平 初来守 齐安 ,在郡政化孚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蒙古表:“今逆寇虽已荡平,治化尚未孚洽。”
(2).诚恳融洽。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日夕相与,周旋论议,倡酬往復,沉潜乎天人之奥,博观乎兴废之理,追琢乎行业,而浸灌乎文章,意气孚洽,无所覬慕。”
《漢語大詞典》:和民(龢民)
(1).使民和顺安定。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2).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漢語大詞典》:邕熙
(1).邕,通“ 雍 ”。和洽兴盛。亦指和平盛世。 晋 荀勖 《舞曲歌辞·大豫舞歌》:“时迈其仁,世载邕熙。”周书·王褒传:“昔吾壮日,及弟当年,俱值邕熙,并欢衡 泌 。” 唐 白居易 《上元日叹道文》:“故能阜蕃动植,啟迪邕熙,邦家保安,夷夏咸若。”
(2).邕,通“ 雍 ”。 三国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及 魏 受命,改其十二曲,使 繆袭 为词,述以功德代 汉 ……改《芳树》《邕熙》,言 魏氏 临国,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
《漢語大詞典》:和喜
和洽喜悦。史记·礼书:“古者太平,万民和喜。”释名·释言语:“安,晏也,晏晏然和喜无动惧也。”
《漢語大詞典》:歙然
(1).聚集貌。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王先谦 集解引 清 王引之 曰:“古无以敛然二字连文者。敛当为歙字之误也;歙然者,聚集之貌。” 章炳麟 《箴新党论》:“街谈巷议以为辩,訕上谤政以为高,时俗贵之,歙然犹 郭解 、 原涉 见趋于曩时也。”
(2).和洽貌;安定貌。汉书·韩延寿传:“郡中歙然,莫不相敕厉。”汉书·张敞传:“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歙然,国中遂平。”
《漢語大詞典》:亲洽(親洽)
亲密和洽。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君独强来亲洽,言调笑謔。”辽史·兵卫志中:“恩意亲洽,兵甲犀利,教练完习。简天下精鋭,聚之腹心之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闻为同姓,又益亲洽,因订为昆仲。”
《漢語大詞典》:融浃(融浹)
融通和洽。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陛下修实政於上,而又行实德於下,和气融浹,善颂流闻,此其所以能屡战而不屈,必胜而无败者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上:“‘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之若雄豪,然而适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浹。”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同时也以言情的心理写景,这样才见情景融浃之妙,这样才是所谓神韵。”
《國語辭典》:融合  拼音:róng hé
融化汇合,合成一体。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孱水出孱山,其源有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
《漢語大詞典》:允翕
和洽一致。清史稿·礼志六:“凡外任文武大臣,忠勇威爱,公论允翕者,俾膺祀典,用劝在官。”
分類:和洽一致
《漢語大詞典》:雍恬
和洽安乐。 清 陈梦雷 《西洋黄狮子赋》:“覃雍恬之文教,昭赫濯之武功。”
分類:和洽安乐
《漢語大詞典》:熙柔
和睦,使和洽。《晋书·夏侯湛传》:“维我后府君侯,祗服哲命,钦明文思,以熙柔我家道,丕隆我先绪。”
分類:和睦和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