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咆哮  拼音:páo xiāo
野兽的怒吼。唐。常建〈空灵山应田叟〉诗:「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三国演义》第三回:「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國語辭典》:咆哮  拼音:páo xiào
1.形容人在激怒时的吼叫。如:「大声咆哮」、「咆哮如雷」。
2.形容人气势勇猛刚健的样子。《抱朴子。外篇。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唐。白居易〈汉高祖斩白蛇赋〉:「一呼而猛气咆哮,再叱而雄姿抑扬。」
《国语辞典》:咆哮山庄(咆哮山庄)  拼音:páo xiào shān zhuāng
书名。英国女作家爱弥儿。白朗特著的小说。描写男主角希斯克里夫咆哮如雷的怒气、对残缺之爱的热情与嫉妒、对人类的憎恨和轻视、残酷和虐待狂等,为作者幻想的自供。
《国语辞典》:咆哮大怒  拼音:páo xiāo dà nù
形容人或动物生气时怒吼。如:「遇事就咆哮大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七:「物类皆咆哮大怒,腾振蹴踏之。」
《国语辞典》:大肆咆哮  拼音:dà sì páo xiāo
毫无顾忌、恣意地大吵大闹。如:「他犯了法,在警局中不仅不认罪,还大肆咆哮。」
《漢語大詞典》:咆哮西风
指南纬35°~65°海域内的稳定而强劲的西风。该海域范围内陆地很少,大多是海洋,等压线近似纬向排列,平直而密集,因而西风稳定而强劲。加上海域内温带气旋较多,常有暴风雨,风强浪高,昔日航海者都视为畏途。南纬40°附近风力很强,故又有“咆哮四十度”之称。
《漢語大詞典》:嘲哮
犹咆哮。形容人粗暴急躁。晋书·文苑传·王沈:“嘲哮者以粗发为高亮,韞蠢者以色厚为篤诚。”
《漢語大詞典》:虓虎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闞如虓虎。” 毛 传:“虎之自怒虓然。”《后汉书·庞参传》:“ 宣王 立中兴之功, 文帝 建 太宗 之号。非惟两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扞城有虓虎之助。” 宋 苏轼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戏为作此诗》:“长桥不肯躡,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嘷。”
《國語辭典》:哮阚(哮闞)  拼音:xiāo hǎn
1.盛怒。三国。魏。曹植〈七启〉:「哮阚之兽,张牙奋鬣。」
2.比喻勇猛。《文选。陆机。辩亡论》:「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众雾集。」
《漢語大詞典》:哮噬
咆哮狂咬。形容猖狂。新唐书·颜真卿传赞:“当 禄山 反,哮噬无前, 鲁公 独以乌合婴其锋。” 林纾 《〈百大家评选韩文菁华录〉序》:“﹝ 紓 ﹞颇疑 枝山 不饮狂药,何以哮噬如是?”
分類:咆哮猖狂
《漢語大詞典》:雷咆
咆哮如雷。《文选·郭璞〈江赋〉》:“水兕雷咆乎 阳侯 。” 李善 注:“説文曰:咆,嘷也。” 吕延济 注:“咆,声也。出而有声如雷。”
分類:咆哮如雷
《漢語大詞典》:吼掷(吼擲)
咆哮跳跃。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沙弥 道荫 ﹞因他出夜归,中路忽遇虎,吼掷而前,沙弥知不免,乃闭目而坐。”
分類:咆哮跳跃
《漢語大詞典》:山崩海啸(山崩海嘯)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炮祸》:“诸砲併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