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咀咽(咀咽)  拼音:jǔ yàn
咀嚼吞咽。《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
《漢語大詞典》:含嚼
(1).口衔而咀嚼。指吃。《宋书·顾觊之传》:“命之所延,人肉其骨,而含嚼膏粱,时或婴患。”三辅黄图·琳池:“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治病,宫人贵之,游燕出入,必皆含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嚼麝之谈:“ 寧王 骄贵,极於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啟口发谈,香气喷於席上。”
(2).吹觱篥时的动作。比喻吹奏。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漢語大詞典》:咀吞
咀嚼吞食。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 宋 黄庭坚 《萧葛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咀吞千亩餘,胸次不蠆芥。”
《國語辭典》:牙口  拼音:yá kǒu
1.牙齿。《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因道:『老哥哥的牙口竟还好。』他道:『不中用了,左半边儿的槽牙,已活动了一个。』」
2.牲口的年龄。因牲口可依其牙齿多寡来断定其年龄。《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壮,为何把他买去做了杀才?」
《漢語大詞典》:嚼味
咀嚼品味。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嗅香嚼味本非别,透纸自觉光炯炯。”
分類:咀嚼品味
《國語辭典》:鲜嫩(鮮嫩)  拼音:xiān nèn
新鲜柔嫩。如:「春天一到,树上长出许多鲜嫩的绿芽。」
《國語辭典》:肴覈  拼音:yáo hé
1.通称谷类以外的食品,如肉类蔬果等。也作「殽核」。
2.咀嚼。《文选。班固。典引》:「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谊之林薮。」
《漢語大詞典》:嚃羹
谓饮羹不加咀嚼而连菜吞下。礼记·曲礼上:“侍食於长者……毋嚃羹。” 郑玄 注:“嚃,为不嚼菜。” 孔颖达 疏:“人若不嚼菜,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声,不敬,伤廉也。”
分類:咀嚼
《國語辭典》:呥呥  拼音:rán rán
咀嚼的样子。《荀子。荣辱》:「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
分類:咀嚼
《漢語大詞典》:翻胃
(1).反胃。指食物咽下后胃里不舒服,有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冲脉公孙穴主治歌》:“结胸翻胃食难停。”注:“翻胃者,朝食暮吐,食难停留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準是他娘的得了翻胃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说他多吃油荤要翻胃。”
(2).反刍。某些动物先将食物吃进胃里,然后返回嘴里咀嚼,再咽下消化的生理现象。
《漢語大詞典》:龁啮(齕齧)
(1).咬毁。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 周公 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 唐 刘禹锡 《观博》:“客视骨如有情焉,如或冯焉,悉詈之不泄,又从而齕啮蹂躪之。”
(2).咀嚼辨味。 宋 苏轼《和陶桃花源》:“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製。”
(3).大嚼吞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迫暮,忽大呼索汤饼,家人急奉之,乃以手取麪摶成块齕啮之。”
《漢語大詞典》:嚼吞
咀嚼吞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甦排落甲》:“非多蠹嚼吞于坊肆,即累日困闭于铺仓,不大快其所欲不止。”
《漢語大詞典》:嚼咽(嚼嚥)
亦作“ 嚼嚥 ”。 咀嚼吞咽。魏书·西域传·悦般:“以草药内其口中,今嚼咽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又方:甘草节以真麻油浸,年久愈妙,每用嚼嚥,或水煎服,能解一切蛊毒。”
《漢語大詞典》:颐颐(頤頤)
咀嚼食物貌。 汉 扬雄 《太玄·装》:“鸿装于淄,饮食颐颐。”
《國語辭典》:倒牙  拼音:dǎo yá
吃东西时牙齿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