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八味──涅槃八味
【三藏法数】
(出方等般泥洹经)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三际者,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二、寂灭〕,谓此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大患者,生死也。)
〔三、不老〕,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
〔四、不死〕,谓此涅槃之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
〔五、清净〕,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
〔六、虚通〕,谓此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
〔七、不动〕,谓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曰不动。
〔八、快乐〕,谓此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灭之乐,故曰快乐。
不贪珍味,美恶均等
【三藏法数】
谓如来乞食,入诸聚落,随施所得,不贪珍味,若美若恶,而无分别,是名不贪珍味,美恶均等。
味微
【三藏法数】
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三藏法数】
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生酥味
【三藏法数】
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理本一味,殊途同归
【三藏法数】
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
憍梵钵提,异舌知味
【三藏法数】
梵语憍梵钵提,华言牛呞。法华文句云:昔五百世,曾为牛王,牛若食后,常事虚噍。盖其馀报未除,舌尝味时,亦事虚噍,故人称为牛呞。以其异舌而能尝味,故云异舌知味。
淡味
【三藏法数】
淡,薄味也。味之淡者,是受诸味之体也。
咸味
【三藏法数】
咸,盐味也。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
辛味
【三藏法数】
辛,辣味也。其性热,能煖腑藏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
酸味
【三藏法数】
酸,酢味也。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
甘味
【三藏法数】
甘,甜味也。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之甜者为甘。
苦味
【三藏法数】
苦,苦味也。其性冷,能解腑藏之热,故味之冷者为苦。
多丰义味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能知名数事理,其义无碍,其味无穷,答问辩说,皆无有量,故名多丰义味辩。
同一咸味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虽有四教之异,莫不为令众生同得实相之理,同跻大学之地。如经所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同一解脱,同一因果,乃至一切同得常乐我净之类,犹如大海,虽纳百川,同一咸味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观一切法无味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皆是苦,即无快乐之味,息诸贪爱之念,是名观一切法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