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5,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没滋味
金刚上味
金刚上味经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法味
阿毗昙甘露生味论
乳味
味入
味如嚼蜡
味欲
味道
味著
味尘
香味
佛类词典(续上)
言味没滋味
金刚上味
金刚上味经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法味
阿毗昙甘露生味论
乳味
味入
味如嚼蜡
味欲
味道
味著
味尘
香味
言味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语与意味。止观一上曰:「言味相符。」
(杂语)言语与意味。止观一上曰:「言味相符。」
没滋味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无滋味也。禅家之公案如铁橛,谓之没滋味。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铁橛子没滋味。阿呵呵!如生盲者问乳色,言似贝作声会,言似雪作冷会。(中略)若铁橛子而未咬破则无有一切滋味,故或道没滋味。若没滋味而休去,何时得免生死?」
(杂语)无滋味也。禅家之公案如铁橛,谓之没滋味。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铁橛子没滋味。阿呵呵!如生盲者问乳色,言似贝作声会,言似雪作冷会。(中略)若铁橛子而未咬破则无有一切滋味,故或道没滋味。若没滋味而休去,何时得免生死?」
金刚上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金刚喻最胜之上味也。
(譬喻)以金刚喻最胜之上味也。
金刚上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之略名。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
(经名)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
法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故谓之法味。华严经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满足。」药师经曰:「先以净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往生论曰:「得一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佛学常见辞汇】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术语)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故谓之法味。华严经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满足。」药师经曰:「先以净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往生论曰:「得一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佛学常见辞汇】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阿毗昙甘露生味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尊者瞿沙造,失译,二卷。有十六品,论种种之法相。
(书名)尊者瞿沙造,失译,二卷。有十六品,论种种之法相。
乳味
【佛学大辞典】
(饮食)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饮食)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五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味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术语)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味如嚼蜡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无味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杂语)谓无味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味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食欲。(参见:四欲)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著无厌,故名味欲。
(术语)同食欲。(参见:四欲)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著无厌,故名味欲。
四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情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谓之情欲。二色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美等之色起贪欲,谓之色欲。三食欲,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饭食起贪欲,谓之食欲。四淫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之相互染著起贪欲,谓之淫欲。见法苑珠林二。
【佛学常见辞汇】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三、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名数)一情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谓之情欲。二色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美等之色起贪欲,谓之色欲。三食欲,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饭食起贪欲,谓之食欲。四淫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之相互染著起贪欲,谓之淫欲。见法苑珠林二。
【佛学常见辞汇】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三、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味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玩味于道也。三论玄义曰:「味道之流。」
(杂语)玩味于道也。三论玄义曰:「味道之流。」
味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著食味也。无量寿经下曰:「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自然饱食,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术语)执著食味也。无量寿经下曰:「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自然饱食,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味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尘之一。食味之法污真性,故云尘。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术语)六尘之一。食味之法污真性,故云尘。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香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香味触四极微之一。(参见:四微)
(术语)色香味触四极微之一。(参见:四微)
四微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香味触四种之极微也。此四微为色法之元素,依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依四大而成五智。是为成实论之宗义。中论疏四末曰:「成实论云:四微成四大,四大成五根。」止观五曰:「镜中能成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幻柱?」同辅行曰:「言四微者,色香味触。」观心二百门曰:「能生树根,既具四微。所生枝条,岂不具四微耶?」止观五曰:「法有者,即是色香味触。四微和合,故名法有。」同辅行曰:「四微者,色香味触。」
【佛学常见辞汇】
色香味触四种极微分子。此四微是色法(物质)的元素,依此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四微者,谓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
〔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二、香微〕,香者,谓鼻所嗅种种诸香也。以其微细,故名香微。
〔三、味微〕,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四、触微〕,触者,谓身分所觉种种诸触也。以其微细,故名触微。
(名数)色香味触四种之极微也。此四微为色法之元素,依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依四大而成五智。是为成实论之宗义。中论疏四末曰:「成实论云:四微成四大,四大成五根。」止观五曰:「镜中能成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幻柱?」同辅行曰:「言四微者,色香味触。」观心二百门曰:「能生树根,既具四微。所生枝条,岂不具四微耶?」止观五曰:「法有者,即是色香味触。四微和合,故名法有。」同辅行曰:「四微者,色香味触。」
【佛学常见辞汇】
色香味触四种极微分子。此四微是色法(物质)的元素,依此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四微者,谓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
〔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二、香微〕,香者,谓鼻所嗅种种诸香也。以其微细,故名香微。
〔三、味微〕,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四、触微〕,触者,谓身分所觉种种诸触也。以其微细,故名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