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故谓之法味。华严经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满足。」药师经曰:「先以净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往生论曰:「得一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佛学常见辞汇】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术语)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故谓之法味。华严经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满足。」药师经曰:「先以净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往生论曰:「得一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
【佛学常见辞汇】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阿毗昙甘露生味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尊者瞿沙造,失译,二卷。有十六品,论种种之法相。
(书名)尊者瞿沙造,失译,二卷。有十六品,论种种之法相。
乳味
【佛学大辞典】
(饮食)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饮食)五味之一。(参见:五味)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味)
【三藏法数】
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五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味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术语)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味如嚼蜡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无味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杂语)谓无味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味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食欲。(参见:四欲)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著无厌,故名味欲。
(术语)同食欲。(参见:四欲)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著无厌,故名味欲。
四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情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谓之情欲。二色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美等之色起贪欲,谓之色欲。三食欲,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饭食起贪欲,谓之食欲。四淫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之相互染著起贪欲,谓之淫欲。见法苑珠林二。
【佛学常见辞汇】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三、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名数)一情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起贪欲,谓之情欲。二色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美等之色起贪欲,谓之色欲。三食欲,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饭食起贪欲,谓之食欲。四淫欲,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之相互染著起贪欲,谓之淫欲。见法苑珠林二。
【佛学常见辞汇】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情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情爱之境而起贪欲,故名情欲。
〔二、色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娇媚等色而起贪欲,故名色欲。
〔三、食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美味饮食而起贪欲,故名食欲。
〔四、淫欲〕,谓欲界众生,多于男女互相染著行于欲事,故名淫欲。
味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玩味于道也。三论玄义曰:「味道之流。」
(杂语)玩味于道也。三论玄义曰:「味道之流。」
味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著食味也。无量寿经下曰:「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自然饱食,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术语)执著食味也。无量寿经下曰:「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自然饱食,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味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尘之一。食味之法污真性,故云尘。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术语)六尘之一。食味之法污真性,故云尘。
【佛学常见辞汇】
六尘之一。
【三藏法数】
谓舌所尝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三藏法数】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香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香味触四极微之一。(参见:四微)
(术语)色香味触四极微之一。(参见:四微)
四微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香味触四种之极微也。此四微为色法之元素,依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依四大而成五智。是为成实论之宗义。中论疏四末曰:「成实论云:四微成四大,四大成五根。」止观五曰:「镜中能成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幻柱?」同辅行曰:「言四微者,色香味触。」观心二百门曰:「能生树根,既具四微。所生枝条,岂不具四微耶?」止观五曰:「法有者,即是色香味触。四微和合,故名法有。」同辅行曰:「四微者,色香味触。」
【佛学常见辞汇】
色香味触四种极微分子。此四微是色法(物质)的元素,依此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四微者,谓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
〔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二、香微〕,香者,谓鼻所嗅种种诸香也。以其微细,故名香微。
〔三、味微〕,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四、触微〕,触者,谓身分所觉种种诸触也。以其微细,故名触微。
(名数)色香味触四种之极微也。此四微为色法之元素,依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依四大而成五智。是为成实论之宗义。中论疏四末曰:「成实论云:四微成四大,四大成五根。」止观五曰:「镜中能成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幻柱?」同辅行曰:「言四微者,色香味触。」观心二百门曰:「能生树根,既具四微。所生枝条,岂不具四微耶?」止观五曰:「法有者,即是色香味触。四微和合,故名法有。」同辅行曰:「四微者,色香味触。」
【佛学常见辞汇】
色香味触四种极微分子。此四微是色法(物质)的元素,依此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四微者,谓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
〔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
〔二、香微〕,香者,谓鼻所嗅种种诸香也。以其微细,故名香微。
〔三、味微〕,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
〔四、触微〕,触者,谓身分所觉种种诸触也。以其微细,故名触微。
涅槃八味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所具备之八种法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是也。大藏法数曰:「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所具有的八种法味,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静、虚通、不动、快乐。
(名数)涅槃所具备之八种法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是也。大藏法数曰:「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三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所具有的八种法味,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静、虚通、不动、快乐。
袈裟味
【佛学大辞典】
(饮食)五正色之杂色曰袈裟色,六味之杂味云袈裟味。大疏六曰:「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也。」行事钞下一之一曰:「染作袈裟色,味有袈裟味。」同资持记曰:「袈裟味者,此示非正食名。」戒疏下一之一曰:「如六味中有袈裟味,可是食也。」
(饮食)五正色之杂色曰袈裟色,六味之杂味云袈裟味。大疏六曰:「如云袈裟味者,即是染作袈裟色也。」行事钞下一之一曰:「染作袈裟色,味有袈裟味。」同资持记曰:「袈裟味者,此示非正食名。」戒疏下一之一曰:「如六味中有袈裟味,可是食也。」
等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涅槃平等一味之性德也。胜鬘经曰:「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脱等故得涅槃,清净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谓解脱味。」
【佛学常见辞汇】
平等一味。
(术语)谓涅槃平等一味之性德也。胜鬘经曰:「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脱等故得涅槃,清净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谓解脱味。」
【佛学常见辞汇】
平等一味。
义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依文生义,如依食生味。盖喻义为食味也。又义者言义,味者趣意,即言与意也。行事钞中二曰:「义味俱解。」资持记中二之一曰:「义谓言义,味即意趣。」
(譬喻)依文生义,如依食生味。盖喻义为食味也。又义者言义,味者趣意,即言与意也。行事钞中二曰:「义味俱解。」资持记中二之一曰:「义谓言义,味即意趣。」
楞严序指味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释谛闲述疏。天如禅师唯则撰楞严经序,而谛闲疏之也。
(书名)释谛闲述疏。天如禅师唯则撰楞严经序,而谛闲疏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