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周忌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名一回忌。死后满一年之忌日。儒家名小祥。(参见:年忌)
年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亡后三年等修佛事追荐其人谓之年忌,又云年回。盖佛教吊祭亡者止于中阴七七日也(大灌顶经梵网经等)。故支那称为累七斋又称七七斋。每七日修斋会也(释氏要览下),然百日已后之佛事,于佛教无本据,其中百日与一周忌三年忌依支那之儒礼也,百日即儒之卒哭,一周忌者小祥,三年忌者大祥也。释门正统曰:「若百日与大小祥之类,皆托儒礼因修出世法耳。」
一周关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一周忌同。
二十四周减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中忍位减缘减行之时,每一周,减一行,则三十一周,为三十一之减行。其四种目之减行,摄收于减缘,故少去七减行,为二十四周减行。
七周行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停心观中第二为慈悲观,是使多瞋之众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为七种,以三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遍,于怨亲周遍平等也,又周遍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三、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三乐者,上乐中乐下乐也。如是之境分七种。向其境运与乐之念也,其中向上亲与上乐最易故以为最初。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周者,周遍也。佛为多瞋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三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瞋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瞋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缘念一切众生如父母等想,慈悯爱念,而与其乐也。从易至难者,谓亲与乐则易,而冤则难也。三乐者,谓佛之乐为上乐,菩萨之乐为中乐,诸天之乐为下乐也。)
〔一、上品亲〕,上品亲谓己之父母师长也。
〔二、中品亲〕,中品亲谓己之兄弟姊妹也。
〔三、下品亲〕,下品亲谓己之朋友知识也。
〔四、中人〕,中人谓非己之冤,非己之亲也。
〔五、下品冤〕,下品冤谓曾害己之朋友知识者也。
〔六、中品冤〕,中品冤谓曾害己之兄弟姊妹者也。
〔七、上品冤〕,上品冤谓曾害己之父母师长者也。
七周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减缘减行)
周遍含容观十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所立五观中之第五,周遍含容观立十门:一、理如事门,是与上事理无碍中第七真理即事门同。二、事如理门,是与第八法法即理门同。三、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无异。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共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由刹等诸法,既不离法界,故俱在一尘中而现,如一尘一切法,亦尔。四、通局无碍门,事与理非一即非异。故令此事法不离一处即全遍十方一切尘内,由非异即非一故,全遍十方而不动一位,即近即远即住无障无碍。五、广狭无碍门,非一即非异,故不坏一尘而能容十方刹海。由非异即非一故,广容十方法界而微尘不大,是则一尘之事,即广即狭,即大即小,无障无碍。六、遍容无碍门,此一尘望于一切,由普遍即广容,故遍,在一切中即复摄一切诸法全住自中。又由广容即是普遍,故令此一尘还即遍在自内一切差别法中,是故此尘自遍他时,即他遍自,能容能入,无障无碍。七、摄入无碍门,彼一切望于一法,以入他即是摄他,故一切全入一中之时,即令彼一还复在自一切之中,同时无碍,又由摄他即是入他,故一法全在一切中时,还使一切恒在一内,同时无碍。八、交涉无碍门,一法望一切,有摄有入,通有四句,谓一摄一切,一入一切,一切摄一,一切入一,一摄一,一入一,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同时交参无碍。九、相在无碍门,一切望一,亦有四句,谓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摄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交参无碍。十、普融无碍门,一切及一,皆同时更互相望,一一具前两重四句,普融无碍。前九门之文,以不顿显,故此摄同使一刹那,既总别同时,则重重无尽也。出注法界观。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三周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三周说法所度之上中下根声闻也。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四卷。则天武后天册万岁元年,敕明佺等作。外附大周刊定伪经目录一卷。
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综括华严经所诠之义理,有五周之因果也。一所信因果,二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说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八。
因缘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周之一。(参见:三周)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法华三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分括迹门之说法为三周。(参见:三周)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法说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三周说法之一。(参见:三周)
【三藏法数】
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三乘一乘说;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是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阿周陀
【佛学大辞典】
(人名)目连昔称阿周陀道人,在檀特山时,见须大拿太子(释迦如来因位时名)发愿为神通第一之弟子。见佛本行集经,大部补注三。
阿周陀那
【佛学大辞典】
(植物)Arjuna,木名。又龙树菩萨之字也。龙树菩萨本传曰:「菩萨之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