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周罗
【佛学大辞典】
(物名)玄应音义二曰:「周罗,此译云小宝也。」梵Ktudra,巴Culla。
周罗发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一作周罗,首罗,译言小髻,小髻云周罗发。沙弥得道时,顶留五三小髻,至和尚前,互跪,和尚乃剃除此小髻也。行事钞下四曰:「与剃发时,当顶留五三周罗发,来至和尚前互跪。和尚问云:今为汝去顶发可?答言尔便为除之。」同资持记曰:「周罗,经音义云:此翻为小,梵僧云小髻也。留五三者趣举其数,留一亦得。准知落发亦是和尚,恐其烦久,故令阇梨为除馀者,但留少许和尚亲落。」起世因本经一曰:「周罗,隋言髻也。外国人顶上结少许长发为髻。」玄应音义十八曰:「周罗,此译云小也,谓小髻也。」探玄记八曰:「周罗此云顶发。」释氏要览上曰:「周罗发,即今亲教和尚最后为剃顶上发也。梵语周罗,此云小结。」梵Su%rya。
周那自宅供旃檀耳羹
【佛学大辞典】
(故事)据长阿含经三,则说佛自行乞食,到周那(即准陀)宅受最后之供养,食旃檀耳羹,食已说法,中夜命终。是小机之所见也,大小感见之不同不可和会。涅槃经疏四曰:「若见佛自行乞食,到纯陀舍食旃檀耳羹,中夜入灭,舆向双林以火焚身。此小缘劣见,若见纯陀悲感但献八斛四斗不思议供,充饱一切。(中略)大缘见胜。」
宿世因缘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三周之一,对下类者说宿世因缘,诱證悟之说法也,即化城喻品之说法是。
【三藏法数】
宿世因缘周者,佛为下根之人,于上法、譬二周之中,不能解了,遂说宿世,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同下一乘之种,令其得悟。即化城喻品中所谈是也。
华严经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有三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于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别之果。因之云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会之馀普贤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说平等之因,性起品会以上三品,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与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会离世间品之说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后说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会,于本会明佛自在现證入之果,于末会明善财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华严一经,仅五周因果之说而已。见探玄记一。
智周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泗州智周,号朴杨。为溜州慧沼之弟子,作唯识论演秘,因明记等。
遍周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者有形无形事理色心之通称,法之有限,谓为法界。瀰满于其法界,而无不至,谓为遍周法界。以名法身之功德。
【佛学常见辞汇】
普遍周满整个法界,是指法身的功德而言。
譬喻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迹门三周说法之一。说火宅之譬喻,以化中根之一周也。(参见:三周)
【三藏法数】
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人,于上法说周中不悟,更作三车一车说。初许三车,是施权;后等赐大车,是显实。即譬喻品中所谈是也。(三车者,羊车、鹿车、牛车也。)
三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说法华经于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为一周。而于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三根有为前后三周。是曰三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根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根。说三车之譬喻,使之悟入一乘者。涉于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之四品。三、因缘周,当其他一切声闻人之下根,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时之因缘,使之悟入一乘者。化城喻品,五百授记品,人记品是也。如此三段次第度上中下根周足。而迹门法华之正宗分毕于此矣。法华玄义十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实。」
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二种之香印。有图。(参见:香印)
香印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同于香篆。(参见:香篆)。象器笺十九曰:「希叟昙禅师广录禅房十事香印颂云: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烧炷旃檀牛粪,衲僧鼻孔校穿。」
三周──法华三周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法华三周者,谓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故有三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义也。
〔一、法说周〕,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三乘一乘说;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是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譬喻周〕,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人,于上法说周中不悟,更作三车一车说。初许三车,是施权;后等赐大车,是显实。即譬喻品中所谈是也。(三车者,羊车、鹿车、牛车也。)
〔三、宿世因缘周〕,宿世因缘周者,佛为下根之人,于上法、譬二周之中,不能解了,遂说宿世,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同下一乘之种,令其得悟。即化城喻品中所谈是也。
五周因果──华严五周因果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所信因果〕,谓华严第一会,菩提场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自第一卷至第十一卷,共六品。前五品,显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令人信乐,故名所信因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成道说法之处,故云菩提场。六品者,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遮那品也。)
〔二、差别因果〕,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普光明殿。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差别因果之法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前二十六品,辩因;后三品,明果,亦名生解因果,故名差别因果也。(普光明殿者,其殿众宝所成,光明照映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二十九品者,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天宫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也。)
〔三、平等因果〕,谓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平等因果。自第四十九卷至第五十二卷,共二品。前普贤行品,辩因该果海;后如来出现品,明果彻因源,因果不二,故名平等因果也。
〔四、成行因果〕,谓第八会重会普光明殿,说成行因果,离世间法。自第五十三卷至第五十九卷,共一品。初明五位因,后明八相果,故名成行因果也。(五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也。八相者,降兜率、托胎、降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入涅槃也。)
〔五、證入因果〕,谓第九会逝多林,说證入法界妙门。自第六十卷至第八十卷,共一品。初明佛果大用,后显菩萨起用修因,谓因果二门,俱时證入,故名證入因果也。(梵语逝多,华言胜林。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七步──周行七步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周者,周匝四方,上下四维也。经云:如来于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天、人、阿脩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也。(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林微尼,或云蓝毗尼,华言解脱处。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佛母也。梵语阿脩罗,华言无端正。婴儿者,小儿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南行七步〕,南行七步者,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故也。
〔二、西行七步〕,西行七步者,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故也。
〔三、北行七步〕,北行七步者,示现已度诸有生死故也。
〔四、东行七步〕,东行七步者,示为众生而作导首故也。
〔五、四维行七步〕,四维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也。四维行七步者,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故也。(四魔者,天魔、阴魔、死魔、烦恼魔也。正遍知者,即如来十号之一也。)
〔六、上行七步〕,上行者,谓升虚空而行也。上行七步者,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故也。
〔七、下行七步〕,下行者,谓从虚空而下也。下行七步者,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为毁禁戒者,示作霜雹,而能净洗其故也。
周遍远闻音
【三藏法数】
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用周无碍
【三藏法数】
谓佛于刹尘等处,现法界身云,起无边业用。故经云:一一微尘中,能證一切法,如是无所碍,周行十方国。又云:佛演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满。如是等用,无量无边,法界微尘,无不周遍,是为用周无碍。
周遍义
【三藏法数】
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处,无不周遍也。